台灣高考是什麼?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學入學考試,正式名稱叫做「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這是台灣高中生最重要的升學關卡之一,每年1、2月舉行,成績會影響你能申請哪些大學科系。跟中國的高考不一樣,台灣的學測比較注重綜合能力評估,不是單純一試定生死的那種。
學測主要考五科:國文、英文、數學、社會(歷史地理公民)和自然(物理化學生物地科)。每科滿分都是15級分,總共75級分。考試內容跟高中課程緊密相關,但題目設計更靈活,常常要考生結合生活經驗作答。比如國文作文可能叫你寫「如果手機能讀心」,數學題會結合捷運路線圖來出題。
考試科目 | 考試時間 | 題型 | 特別注意事項 |
---|---|---|---|
國文 | 120分鐘 | 選擇題+作文 | 作文佔50分要把握 |
英文 | 100分鐘 | 選擇題+翻譯+作文 | 聽力測驗另計 |
數學 | 100分鐘 | 選擇題+非選擇題 | 分A、B卷難度不同 |
社會 | 110分鐘 | 全部選擇題 | 題幹很長要練習速讀 |
自然 | 110分鐘 | 全部選擇題 | 跨科整合題型多 |
考完學測後,學生要忙著準備申請資料,包括自傳、讀書計畫和推薦信。很多人會參加各大學舉辦的個人申請面試,教授可能會問「為什麼選我們系?」或是「最近讀了什麼書?」這種問題。有些科系還會加考術科,像美術系要交作品集,音樂系要現場演奏。
成績公布後就是緊張的選填志願時間,這時候補習班都會推出落點分析服務,幫學生預測能上哪些學校。不過現在越來多人會自己上網查歷年分數,或是參加大學博覽會直接問學長姐。記得我表弟去年就是靠著問到系上教授的偏好,在面試時特別強調相關經歷,最後低空飛過錄取門檻。
台灣高考是什麼?5分鐘帶你快速瞭解這個讓全台高中生又愛又怕的大考!在台灣我們通常叫它「學測」或「指考」,但其實正式名稱是「大學入學考試」,是決定高中生未來升學的重要關卡。每年都有十幾萬考生為此拚搏,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台灣教育體系中的關鍵制度。
台灣的高考主要分為兩大階段:學科能力測驗(學測)和分科測驗(舊稱指考)。學測通常在高三上學期結束後的1、2月舉行,考的是基礎學科能力;分科測驗則在7月,針對特定科目做更深度的測驗。兩者成績都可以用來申請大學,但近年越來越多校系只看學測成績,讓分科測驗的重要性逐漸降低。
考試類型 | 時間 | 科目數 | 主要用途 |
---|---|---|---|
學測 | 每年1-2月 | 6科 | 繁星推薦、個人申請 |
分科測驗 | 每年7月 | 7科 | 考試分發(傳統聯考模式) |
考試科目方面,學測包含國文、英文、數學A/B、社會、自然等五考科,其中數學分為數A(自然組)和數B(社會組)。分科測驗則有更多選擇,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進階科目。特別要注意的是,從2022年開始實施新制,題型更注重素養導向,也就是考驗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死記硬背的準備方式已經不太管用啦!
準備高考是場長期抗戰,多數學生從高二就開始補習或自修。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補習班林立,放學時間總能看到穿著各校制服的高中生匆忙趕課。現在雖然有線上學習的選擇,但傳統補習班依然熱門,畢竟面對面教學能即時解決問題,同學間的競爭氛圍也讓人更有動力。
成績公布後就是緊張的選填志願時間,台灣的大學採多元入學管道,除了看考試分數,有些校系還會要求提交備審資料或參加面試。這時候就會發現,同樣的成績可能因為選填策略不同而錄取結果差很大,所以很多家庭會花錢請升學顧問協助分析落點,形成特殊的「升學產業鏈」。
誰需要參加台灣高考?應考資格一次看懂!這問題每年都讓很多學生和家長頭痛,其實搞清楚資格條件就不難啦~台灣的高考(大學入學考試)主要分成「學測」和「分科測驗」兩種,不同身分和目標的考生要參加的考試也不一樣,下面就幫大家整理得清清楚楚!
首先要知道,想用學測成績申請大學的同學,基本上都要考「學科能力測驗」。如果是想拚分發入學的同學,就要參加7月的「分科測驗」。不過有些特殊身分的考生會有不同規定,像是重考生、境外生或是體育績優生等等。
考生類型 | 應考資格 | 備註 |
---|---|---|
應屆高中畢業生 | 具有正式學籍的高三在校生 | 需透過學校集體報名 |
重考生 | 持有高中職畢業證書 | 可自行報名 |
境外台生 | 持國外高中畢業證書且符合教育部認定標準 | 需附成績單和畢業證書認證文件 |
同等學力考生 | 年滿18歲並通過自學進修學力鑑定考試 | 需提前辦理學力認定 |
體育績優生 | 符合教育部訂定之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 | 需額外提交相關比賽成績證明 |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是身心障礙考生,記得在報名時一併提出特殊考場需求申請,這樣才能安排適合的應考環境。而原住民學生雖然沒有特別的應考限制,但在入學管道會有加分優待,這個部分可以多留意。
現在很多學生會同時準備學測和分科測驗,增加上榜機會。不過要提醒大家,報名前務必確認自己是否符合資格,特別是重考生和同等學力考生,文件準備要齊全才不會影響報名權益喔!
台灣高考什麼時候舉行?重要時程懶人包來啦!對於正在準備升學的同學和家長來說,掌握這些關鍵日期超級重要。今天就幫大家整理好112學年度(2023-2024)大學入學考試的完整時程,讓你不會錯過任何重要環節,準備起來更輕鬆!
首先要知道的是,台灣的高考主要分為「學科能力測驗」(學測)和「分科測驗」(指考改制)兩大階段。學測通常在1月底舉行,是大多數大學科系的入學門檻;而分科測驗則在7月初登場,主要是為了分發入學做準備。今年(2025年)的考試都已經結束了,但如果你是明年要考試的同學,記得先把這些日期記下來喔!
考試項目 | 報名時間 | 考試日期 | 成績公布 |
---|---|---|---|
學科能力測驗 | 2023/11/1-11/15 | 2024/1/20-1/22 | 2024/2/23 |
分科測驗 | 2024/5/9-5/16 | 2024/7/12-7/13 | 2024/7/27 |
術科考試 | 2023/12/1-12/7 | 2024/1/27-2/7 | 2024/3/1 |
除了考試本身,後續的申請時程也要特別注意!像是個人申請的第一階段會在學測成績公布後一週左右開始,而分發入學的登記時間則是在分科測驗成績出來後。建議大家可以把這些日期設成手機提醒,或是貼在書桌前明顯的地方,才不會忙到忘記這麼重要的事情。
另外要提醒的是,每年具體日期可能會有些微調整,尤其是遇到特殊狀況(比如疫情)的時候。所以最好還是定期上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站確認最新消息,或是跟學校老師保持聯繫。現在距離下次學測還有半年左右的時間,準備考試的同學可以開始規劃讀書計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