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開一家咖啡廳要多少錢?」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就像每杯咖啡的風味都不一樣,開店成本也會根據你的夢想藍圖有很大差異。我整理了一些實際開店會遇到的開銷,讓想圓夢的朋友可以先抓個大概預算。
首先最燒錢的絕對是店面租金,這會根據地段和大小差超多。以台北市為例,一個20坪左右的店面,月租金大概落在5-15萬不等,而且通常要押金加租金一次付清3-6個月。如果是自己買店面就更不用說了,動輒千萬起跳。這裡幫大家整理個簡單表格:
項目 | 基本預算範圍 | 備註 |
---|---|---|
店面押金+首期租金 | 15-90萬 | 依地區和坪數差異大 |
裝潢工程 | 50-300萬 | 含水電管線、吧檯、座位區等 |
咖啡機設備 | 20-100萬 | 從義式半自動到頂級機種選擇多 |
其他廚房設備 | 15-50萬 | 冰櫃、烤箱、製冰機等 |
再來是很多人會忽略的隱形成本,像是申請營業登記、食品衛生許可這些行政規費大概要準備5-10萬。還有開店前的員工訓練、試營運期間的食材耗損,這些零零總總加起來,建議最少要再多抓20萬的預備金。我認識的店主朋友都說,實際花的錢通常會比原本預估的多出2-3成,因為總會遇到像是消防法規要追加設備,或是發現需要特殊製冰機這種意外開支。
咖啡廳的靈魂—咖啡豆和食材的成本也要仔細算。初期進貨大概要準備10-30萬,這還不包括後續每個月的補貨開銷。如果想走精品路線,單是優質的義式咖啡豆每公斤就要上千元,更別說那些進口鮮奶和手工甜點的原料了。有些店家會為了控制成本,選擇跟本地小農合作,這倒是能省下不少運費和中間商的差價。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開咖啡廳要準備多少錢?新手必看預算解析」,其實開一間咖啡廳的花費比想像中複雜很多,不是只有買咖啡機跟租店面這麼簡單。今天就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幫大家整理出開店必知的各項開銷,讓想圓夢的朋友可以先抓個大概數字,才不會做到一半發現資金不夠就尷尬了。
首先最燒錢的絕對是「店面相關費用」,這塊真的省不得。以台北市來說,一個10坪左右的小店面,押金加第一個月租金可能就要15-20萬起跳,而且還要考慮裝潢費用。簡單裝潢每坪抓2-3萬跑不掉,如果想走文青風或工業風,價格還會再往上加。另外別忘了申請營業登記、消防安檢這些行政費用,雖然單項看起來不多,但加起來也是好幾萬的支出。
接下來是「設備採購」的大坑,這部分建議新手一定要做好功課。基本款的義式咖啡機就要10-20萬,磨豆機3-5萬,冰箱、烤箱這些廚房設備加一加又是10萬起跳。如果預算有限,可以考慮二手設備,但要注意機器的使用年限和維護狀況。以下是常見設備的價格區間:
設備項目 | 價格範圍(新台幣) |
---|---|
義式咖啡機 | 80,000-200,000 |
磨豆機 | 30,000-50,000 |
冰箱 | 20,000-40,000 |
烤箱 | 15,000-30,000 |
收銀系統 | 10,000-25,000 |
最後是很多人會忽略的「營運周轉金」,這筆錢至少要準備半年到一年的基本開銷。包括每個月的水電費(夏天開冷氣電費會爆增)、員工薪水(就算只請一個人也至少要3萬起跳)、原物料進貨(咖啡豆、牛奶、糖漿這些消耗品),還有行銷宣傳的費用。建議新手至少要準備50-100萬的周轉金,才不會開幕沒幾個月就因為現金流問題撐不下去。
原物料的成本控制也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以為咖啡豆很貴,其實真正貴的是牛奶跟糖漿這些配角。以一杯拿鐵來說,牛奶成本可能比咖啡豆還高,而且現在消費者很在意鮮奶品牌,用便宜貨反而會被客人嫌棄。建議可以多比較幾家供應商,有時候量大會有折扣,但也要注意保存期限問題,別一次進太多貨造成浪費。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為什麼開咖啡廳成本差這麼多?地段、規模大不同」其實這就跟買房子一樣,黃金地段跟郊區價格差超多!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開咖啡廳的成本到底差在哪裡,讓想創業的人心裡有個底。
首先最關鍵的就是地段,信義區跟淡水老街的租金根本是兩個世界。我朋友在台中公益路租個20坪店面,月租就要12萬起跳,但同樣大小在豐原可能只要3萬。而且熱門商圈還要額外付頂讓費或裝潢補貼,這些都是隱形成本啊!再來是店面大小,10坪的外帶店跟50坪的內用店,裝潢費、水電費、人事成本全部都會翻倍漲。
下面這個表格簡單整理不同規模咖啡廳的初期投資差異:
項目 | 小型外帶店 (10坪) | 中型內用店 (30坪) | 大型複合店 (50坪+) |
---|---|---|---|
裝潢費用 | 30-50萬 | 80-150萬 | 200萬以上 |
設備採購 | 20-30萬 | 50-80萬 | 100-150萬 |
每月租金 | 2-5萬 | 6-15萬 | 15-30萬 |
基本人事 | 1-2人 | 3-5人 | 6-10人 |
另外很多人會忽略設備等級的差異,同樣是咖啡機,家用級5萬有找,但商業用的義式機種動輒20萬起跳。還有冷氣要裝多大、要不要做輕食廚房、要不要申請消防安檢,每個選擇都會讓預算往上跳一級。我認識一個在學區開店的老闆,光是為了符合學生下課的爆量人潮,就多花30萬升級電力系統跟排隊動線。
說到原料成本也是學問,用廉價的商業豆跟精品莊園豆價差可以到3倍以上。更別說現在流行的手沖、冰滴這些特殊沖煮方式,都要另外買器材跟訓練員工。有些店家還會砸錢在文青風裝潢或藝術牆面,這些視覺投資雖然能吸引打卡人潮,但也是要真金白銀堆出來的啊!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台北開咖啡廳要花多少?2025最新行情大公開」,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一下實際開店會遇到的開銷。台北的租金這幾年真的漲得很誇張,信義區、大安區這些精華地段,20坪左右的店面月租基本都要15萬起跳,連中和、永和這種外圍區域也要8-10萬,真的不便宜啊!
裝潢部分要看你想走什麼風格,現在年輕人最愛的工業風或北歐簡約風,每坪裝修費大概抓2.5-4萬左右。如果要做特殊造型吧檯或訂製家具,費用還會再往上加。建議找有咖啡廳裝修經驗的工班,雖然貴一點但比較不會踩雷。
設備採購是另一個大開銷,基本款的義式咖啡機就要15-25萬,好的磨豆機3-5萬跑不掉,再加上冰箱、烤箱這些周邊設備,隨便都要準備50萬以上。很多人會選擇二手設備省錢,但要注意機器的使用年限和保養狀況。
項目 | 基本費用 | 備註 |
---|---|---|
店面押金 | 2-3個月租金 | 通常要一次付清 |
裝潢 | 50-80萬 | 20坪計算 |
咖啡機 | 15-25萬 | 全新商用機 |
初期進貨 | 5-10萬 | 咖啡豆、牛奶等 |
人事成本也要算進去,現在基本時薪已經漲到200元,正職員工月薪最少要給到3萬2才請得到人。如果自己會煮咖啡當然最好,但至少要請1-2個工讀生幫忙顧店。水電瓦斯這些固定開銷每個月大概2-3萬,網路、POS系統這些軟體費用一年也要好幾萬。
開店前最好準備至少6個月的週轉金,因為剛開幕的前幾個月通常都在賠錢。現在很多房東都要求簽3年起跳的長約,違約金動輒幾十萬,簽約前一定要看清楚條款。另外別忘了申請營業登記、食品業登錄這些行政流程,雖然費用不高但很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