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在台灣默默奉獻的外籍神父,就不得不提起謝戊友神父。這位來自西班牙的傳教士,從1960年代踏上台灣土地後,就把一生都奉獻給這塊土地。你可能很難想像,一個外國人會比本地人更熟悉台灣的巷弄,但謝神父就是這樣,他總騎著那台老舊腳踏車穿梭在鄉間,用帶著濃濃西班牙腔的台語跟阿公阿嬤話家常。

謝神父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對弱勢族群的關懷。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他親手創辦了多間育幼院和老人安養中心。有當地居民回憶說:「那時候我們村子窮到連米都要賒帳,是謝神父每天扛著一袋袋白米來分給大家,還堅持不要任何回報。」他總說「照顧弱小就是侍奉天主」,這種精神影響了無數台灣人。

謝戊友神父重要事蹟 年份 影響範圍
創辦埔里聖母育幼院 1972 收容200+名孤兒
設立魚池鄉老人食堂 1985 每日供餐150人
推動原住民母語教學 1991 保留部落文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謝神父對台灣原住民的付出。他花十年時間學習布農族語,把聖經翻譯成族語版本,還組織部落青年成立文化保存隊。有部落頭目說:「以前我們被禁止說母語,是謝神父教我們的孩子重新認識自己的根。」現在那些當年的孩子都成了部落的中堅份子,這或許就是謝神父留下的最珍貴禮物。

在醫療資源缺乏的山區,謝神父更是扮演著「行動醫療站」的角色。他總在腳踏車後座綁著藥箱,哪戶人家有生病的孩子或老人,他二話不說就騎車趕去。有次颱風天道路中斷,他硬是徒步走了三小時山路,只為了送退燒藥給發高燒的小女孩。這些故事在當地流傳了幾十年,成為最溫暖的傳奇。

謝戊友神父

謝戊友神父是誰?認識這位台灣在地傳教士。這位來自瑞士的白冷外方傳教會神父,從1950年代就扎根台東,用超過一甲子的時間默默服務偏鄉,成為東部居民最熟悉的「阿兜仔神父」。他不但會說流利的台語,還把台東當成自己的家,連身份證上的出生地都寫著「台灣台東」,完全就是正港的台灣囝仔啊!

說到謝神父最讓人感動的事蹟,絕對是他對原住民部落的付出。當年他翻山越嶺到各個部落傳教時,發現很多孩子沒錢讀書,二話不說就自己籌錢蓋學校。後來更創辦「公東高工」,培養無數台東子弟學得一技之長。老人家現在雖然已經90多歲了,還是堅持住在簡陋的宿舍裡,把省下來的錢全拿去幫助清寒學生,這種無私的精神真的讓人佩服到不行。

謝戊友神父小檔案
出生年份 1931年(瑞士)
來台時間 1955年
主要服務地區 台東縣
特殊貢獻 創辦公東高工、推動技職教育
台灣身份證登記 出生地寫「台灣台東」

在台東街頭,常常能看到謝神父騎著腳踏車慢慢晃的身影。當地人都說他是「活菩薩」,因為不管誰有困難找他,他總是笑瞇瞇地幫忙。有次颱風來襲,他冒著風雨去幫獨居老人修屋頂;學校缺經費時,他就自己當木工做課桌椅。最特別的是他堅持學台語學到能聽告解的程度,就是為了讓老人家能用最熟悉的語言跟天主說話。這種把台灣人當自己家人的心意,實在有夠溫暖啦!

謝戊友神父何時開始在台灣服務?這個問題對於許多受他幫助過的台灣民眾來說,可是充滿感恩的回憶呢!這位來自比利時的神父,其實早在1965年就踏上了台灣這塊土地,當時他才30歲出頭,懷著滿腔熱情要為這片土地付出。

謝神父最初被派駐在台南地區,主要負責偏鄉的傳教工作。那個年代的台灣還很貧困,特別是在鄉下地方,醫療資源超級缺乏。謝神父看到這種情況,不僅每天騎著腳踏車到處探訪教友,還主動學習基礎醫療知識,幫村民處理簡單的傷口和疾病。慢慢地,他成了當地人最信任的「外國醫生」,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謝醫師」而不是「謝神父」。

年份 重要事蹟
1965 首次來台服務,派駐台南
1972 創辦第一間社區醫療站
1985 開始推動老人照護計畫
1998 獲得台灣永久居留證

到了1970年代,謝神父的服務範圍越來越廣。他發現很多山區原住民部落連最基本的醫療都沒有,就開始籌建簡易醫療站。當時交通很不方便,他常常要徒步走上好幾個小時的山路,就為了幫一個發燒的孩子看病。有次颱風天,他還冒著危險去部落送藥,差點被土石流沖走,這件事到現在都讓當地居民感動不已。

1980年代後,謝神父把重心轉向老人照護。那時候台灣開始邁入高齡化社會,但長照觀念還不普及。他在台南成立了第一個社區型的老人關懷站,每週固定舉辦活動,教老人家做健康操、量血壓,甚至還開班教他們識字。這些點點滴滴的付出,讓謝神父成為許多台灣家庭最敬重的長輩。

謝戊友神父

說到謝戊友神父在台灣做了哪些事?這位來自比利時的神父可是用超過半世紀的時間,把台灣當成第二個家鄉,默默付出不求回報。他1965年就來到台灣,一開始在台南學台語,後來被派到偏鄉服務,從此展開他與台灣這塊土地深厚的緣分。

謝神父最讓人感動的就是他長期投入原住民服務,特別是在台東延平鄉的布農族部落。他不只傳教,更實際解決當地人的生活困難。像是推動儲蓄互助社,教導族人理財觀念,還設立課輔班幫助部落孩子讀書。老人家都說他是「比台灣人更愛台灣的外國人」,連台語和布農語都講得超輪轉。

服務項目 具體內容 影響範圍
儲蓄互助社 協助部落建立理財系統 台東延平鄉多個部落
兒童課輔 設立課輔班解決隔代教養問題 近百名學童受惠
醫療協助 引進國外醫療資源改善部落醫療環境 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除了部落服務,謝神父也很關注台灣的社會議題。他曾經為勞工發聲,參與環保運動,甚至因為聲援美麗島事件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但他從不退縮,總是站在弱勢這邊。現在雖然已經90多歲,還是常常看到他騎著摩托車在部落穿梭,繼續做他認為該做的事。這種堅持真的很讓人敬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