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傳統建築中,「製灶」可是一門大學問,不只關乎廚房功能,更與居家風水息息相關。老一輩的人常說「灶君坐鎮,家宅平安」,可見灶位在台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現在雖然多數家庭都用現代化瓦斯爐,但還是有不少人堅持在裝修時要請師傅來「製灶」,為的就是那份傳統的安心感。
說到製灶的講究,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方位。傳統上灶位不宜對大門,這叫「開門見灶,錢財多耗」,而且灶台最好靠實牆,象徵有靠山。現代廚具雖然沒這麼多禁忌,但這些老智慧還是有它的道理,比如灶台背牆確實比較好收納,動線也順暢。來看看傳統製灶和現代廚具的差別:
比較項目 | 傳統磚灶 | 現代系統廚具 |
---|---|---|
材質 | 紅磚、耐火泥 | 人造石、不鏽鋼 |
燃料 | 木柴、煤炭 | 瓦斯、電力 |
施工時間 | 3-5天 | 1-2天 |
維護方式 | 定期補土修補 | 日常清潔即可 |
使用壽命 | 10年以上 | 5-8年需更新 |
現在要找會製灶的老師傅可不容易了,多半都在鄉下地方。記得去年去彰化採訪一位老師傅,他說現在年輕人學這個的越來越少,但還是有注重傳統的客人會特地從都市下來訂做。老師傅邊砌磚邊跟我說,製灶最難的是要讓灶口大小剛好,火候才會均勻,這全靠幾十年的經驗累積。他做的灶煮出來的飯特別香,據說是因為磚灶的火候比較溫和,米粒能充分吸收熱氣。
現代廚房設計雖然方便,但有些講究的主婦還是會在新家留個位置放傳統灶腳。我認識一位台北的設計師就常接到這種案子,她會把現代廚具和傳統磚灶結合,變成中西合璧的設計。比如在島型工作檯裡嵌入小型磚灶,平常可以用電磁爐,過年過節就用磚灶炊粿,既實用又有懷舊味。這種設計在最近幾年的豪宅案場特別受歡迎,畢竟能同時滿足機能和傳統情感需求。
1. 什麼是製灶?台灣傳統廚房必備的烹飪神器,其實就是我們阿嬤時代流傳下來的土灶啦!這種用紅磚、黏土砌成的傳統爐灶,可是早期台灣家家戶戶煮飯燒菜的靈魂所在。雖然現在瓦斯爐、電磁爐當道,但還是有不少老一輩堅持用製灶,因為煮出來的飯菜就是特別香,那種柴火味是現代廚具怎麼都模仿不來的。
說到製灶的構造,真的超有學問的!通常會分成幾個重要部分:灶頭用來放鍋子、灶膛是燒火的地方、煙囪則負責排煙。最厲害的是,有些講究的製灶還會設計「雙口灶」,可以同時煮湯跟炒菜,超級方便!而且因為是用泥土和磚塊砌成,保溫效果特別好,就算火熄了還能維持溫度很久。
製灶部位 | 功能說明 | 材質 |
---|---|---|
灶頭 | 放置鍋具的平面 | 通常鋪設石板或鐵板 |
灶膛 | 燃燒柴火的空間 | 紅磚砌成,內層抹耐火泥 |
灶門 | 添加柴火的入口 | 鐵製或磚砌 |
煙囪 | 排放煙霧的通道 | 紅磚或陶管 |
用製灶煮飯最讓人懷念的就是那個「灶腳」的氛圍啦!小時候最愛蹲在旁邊幫忙添柴火,聽著柴火劈啪作響,聞著飯菜香慢慢飄出來。雖然生火比較麻煩,要準備木柴、控制火候,但那種親手料理的感覺真的很踏實。現在有些民宿或懷舊餐廳還會特別保留製灶,讓客人體驗古早味的烹飪樂趣。
製灶的火候控制完全靠經驗,老師傅光是看火焰顏色就知道溫度夠不夠。大火快炒、小火慢燉都能隨心所欲,而且因為受熱均勻,煮出來的菜特別入味。像是經典的灶腳滷肉、柴燒地瓜飯,用製灶煮就是比瓦斯爐多了一股難以形容的香氣,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灶香」吧!
2. 為什麼老一輩都説製灶煮的飯特別香?
每次聽阿公阿嬤講古,總會聽到他們懷念以前用灶腳煮出來的飯特別香,這可不是老人家在唬爛喔!2. 為什麼老一輩都説製灶煮的飯特別香?其實跟傳統灶腳的設計和煮法有很大關係。那種用柴火慢慢炊出來的米飯,會有一種現代電鍋很難複製的獨特香氣,尤其是鍋底那層微焦的「飯糝」,根本是整鍋飯的精華所在啊!
傳統灶腳煮飯的秘訣在於「火候控制」和「鍋具材質」。大鐵鍋受熱均勻,柴火燃燒時產生的遠紅外線能讓米粒從裡到外慢慢熟透,不像電鍋只是單純把水煮滾。而且阿嬤們都知道要「收水」的時機,米湯快乾時轉小火燜,這樣煮出來的飯才會Q彈不軟爛。
現代電鍋 | 傳統灶腳 |
---|---|
鋁製內鍋 | 厚鐵鍋 |
電子控溫 | 柴火直燒 |
快速煮熟 | 慢火炊煮 |
均一口感 | 有鍋巴香 |
說到這個就想起小時候回鄉下,總愛蹲在灶腳邊等吃飯。阿嬤會先用大火把水煮滾,等米粒吸飽水分後,再抽掉幾根柴火轉小火慢慢燜。那個等待的過程超煎熬,但開鍋時撲鼻而來的飯香,配上柴火特有的煙燻味,現在想起來都還會流口水。尤其冬天時灶腳暖暖的,飯鍋冒著白煙,整個廚房都瀰漫著幸福的感覺。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難想像,但以前煮飯真的是門技術活。水量要剛好、火候要控制、連攪拌的時機都有講究。阿嬤說她們小時候光學煮飯就要被罵好幾個月,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煮成「臭火焦」或「爛糊糊」。不過這種手工煮出來的飯,就是有種說不出的古早味,連最普通的醬油拌飯都能吃上好幾碗。
3. 製灶DIY全攻略:自己動手做省錢又好玩,這絕對是近期最夯的居家改造活動!不用花大錢請師傅,只要準備好材料跟工具,週末就能搞定一個實用又美觀的灶台。台灣現在很多五金行都有賣現成的耐火磚跟水泥,價格比你想像中便宜超多,自己組裝還能依照廚房空間調整尺寸,超彈性的啦!
首先來看看基本材料清單,這些在特力屋或小北百貨都買得到:
材料名稱 | 數量建議 | 注意事項 |
---|---|---|
耐火磚 | 20-30塊 | 選表面平整的較好施工 |
耐火水泥 | 5公斤裝 | 記得買專用攪拌桶 |
不鏽鋼爐架 | 1組 | 要量好瓦斯爐尺寸 |
磁磚膠 | 1罐 | 貼表面裝飾用 |
施工步驟其實比想像中簡單,先在地上鋪報紙保護地板,然後像玩樂高一樣把耐火磚排成ㄇ字型,每層都要用水泥固定。重點是要用水平尺隨時檢查,不然煮菜時鍋子會歪一邊就尷尬了!等水泥乾了之後,最後貼上喜歡的馬賽克磁磚或烤漆玻璃,整個質感馬上提升,拍照上傳IG絕對被問爆哪裡買的。
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小狀況,像是水泥調太稀會一直滴,這時候加點乾水泥粉就能解決。還有啊,記得戴手套施工,不然手指沾到水泥會很乾澀。如果家裡有小朋友,可以讓他們幫忙挑磁磚顏色,變成全家同樂的活動,做完還會超有成就感!最近天氣熱,建議選早上或傍晚施工比較舒服,水泥也乾得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