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台灣創業朋友都在問「英文公司取名」這件事,畢竟現在做生意都要跟國際接軌,有個好記又專業的英文名字真的超重要!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技巧,讓你的公司名字既好聽又能讓外國客戶一眼就記住。
首先要注意的是,英文公司名字最好簡潔有力,不要太長或太複雜。像Apple、Nike這種單字名字就很容易讓人印象深刻。如果你希望名字能傳達公司理念,可以考慮用組合字,比如Microsoft(Micro+Soft)就是個經典例子。不過要小心文化差異,有些字在英文裡可能有奇怪的意思,最好先查清楚再決定。
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取名方向跟例子給大家參考:
取名類型 | 優點 | 例子 | 注意事項 |
---|---|---|---|
創辦人名字 | 有個人特色 | Disney、McDonald’s | 要確認名字在國際上好發音 |
行業關鍵字 | 直接表明業務內容 | TechGiant、FoodMaster | 避免太普通的組合 |
抽象概念 | 有深度且容易註冊 | Zenith、Oracle | 要考慮品牌延伸性 |
地域特色 | 強調在地連結 | FormosaTek、TaiwanBest | 國際客戶可能不熟悉 |
縮寫組合 | 簡潔專業 | IBM、KFC | 要先確認縮寫沒被占用 |
取好名字後,記得要上網查查看有沒有重複,特別是要註冊商標的話更要仔細檢查。很多創業者會先列出10-20個候選名字,然後一個個篩選,最後留下3-5個最滿意的再來做決定。現在網路上也有很多公司取名工具,像是NameMesh或BrandBucket,可以幫忙產生靈感,但建議還是要以自己的想法為主。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行業對公司名字有特殊規定,比如金融或醫療相關的業務,取名時可能要避開某些敏感字眼。如果是科技新創,現在很流行在名字後面加個.ly或.io這種域名後綴,看起來會比較有科技感,但也要考慮長期使用的可行性。取名字真的是門學問,既要好聽好記,又要能代表公司形象,真的要多花點心思!
創業者如何幫公司取個好記的英文名字?這可是讓不少老闆頭痛的問題。一個好的英文名不僅要讓客戶一眼就記住,還要能傳達品牌精神,甚至考慮到國際市場的接受度。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幫你避開取名的地雷區。
首先,名字要夠簡單好唸,最好控制在2-3個音節。像台灣人熟悉的「ASUS」就是取自「Pegasus」的後半段,既特別又容易發音。記得避開難拼的字或特殊拼法,不然客戶打電話來訂貨時,光解釋怎麼拼就夠累了。可以參考這幾個方向:
取名方向 | 例子 | 優點 |
---|---|---|
創辦人名字組合 | BenQ (明基) | 有紀念意義 |
行業關鍵字 | ShopBack | 直接聯想業務 |
縮寫組合 | TSMC (台積電) | 簡潔有力 |
再來要注意文化差異,有些字在英文裡有奇怪的意思。曾經有家台灣食品廠想用「PeeCola」當飲料名,結果發現「pee」在英文是尿的意思…超級尷尬!建議取名後一定要google一下,或找外國朋友幫忙確認。另外,記得先查商標登記,免得花大錢行銷後才發現名字早就被註冊了。
最後分享個小技巧:把候選名字寫在紙上,過三天再看還記不記得。那些讓你一眼就有印象的,通常就是好名字。像「Gogoro」這個名字,結合了「go」和「motor」,既符合電動車形象又朗朗上口,就是很成功的例子。
什麼時候該開始想公司的英文名稱?這問題比你想的還重要!
開公司要做的事情一大堆,從登記、找辦公室到設計LOGO,每件事都很燒腦。什麼時候該開始想公司的英文名稱?其實在你決定要創業的那一刻就可以開始構思了!很多台灣老闆會覺得「等公司做大再說」,但等到要開發國外客戶或上架國際平台時,才發現英文名字被註冊了,或是隨便翻譯的英文名超難唸,這時候真的會欲哭無淚啊。
取英文公司名的黃金時機
公司發展階段 | 適合做的事 | 舉例說明 |
---|---|---|
創業籌備期 | 同步構思中英文名稱 | 避免中文名太在地化難翻譯 |
商標註冊時 | 一併查詢英文名可用性 | 先查美國/歐盟商標局 |
官網架設前 | 確認網域名稱可註冊 | |
參加展覽前 | 準備英文宣傳素材 | 目錄、名片、簡報統一 |
取英文公司名不是簡單地把中文直譯就好,像「鼎泰豐」的Din Tai Fung就保留拼音又容易發音。有些台灣企業會犯的錯誤是硬要用英文單字組合,結果老外根本看不懂。建議可以找專業命名公司或諮詢有國際經驗的朋友,畢竟名字一用就是好幾年,改來改去反而會讓客戶混淆。
現在很多新創團隊一開始就鎖定國際市場,這時候英文名甚至比中文名更重要。我們常看到台灣品牌在國際上因為名字太難記而吃虧,像是有些用中文拼音的廠商,客戶根本不知道怎麼唸。反觀韓國、日本企業都很注重英文名的易記性,這點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現在想英文名,建議可以先列幾個選項,測試看看外國朋友的反應如何。
為什麼台灣公司需要一個英文名字?這其實跟做生意的方式大有關係
現在台灣很多公司都會取個英文名字,不是單純為了好看而已。你想啊,現在做生意早就不是只在台灣本地玩,光是接國外訂單、跟外商合作,或是要把產品賣到海外,有個好記又專業的英文名字真的差很多。就像你去國外旅遊,看到店名完全看不懂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猶豫要不要走進去?公司取英文名字也是同樣道理,讓外國客戶第一眼就覺得親切好記。
而且你知道嗎?取英文名字其實有很多細節要注意。不是隨便把中文名字直譯就好,還要考慮發音、文化差異,甚至會不會在別的語言裡有奇怪的意思。像之前有家台灣公司取英文名時沒注意,結果在國外唸起來像髒話,超尷尬的啦!
取英文名常見問題 | 實際案例 | 解決方法 |
---|---|---|
發音太難記 | 某科技公司用拼音「XinXing」 | 改用簡單的「NeoStar」 |
文化誤解 | 食品品牌「黑熊」直譯「Black Bear」 | 改為「Bravo Bear」更活潑 |
商標撞名 | 文創品牌發現英文名已被註冊 | 事先查詢全球商標資料庫 |
除了對外溝通方便,很多台灣公司發現英文名字在品牌形象上也很加分。特別是科技業、文創業這些需要國際曝光的產業,有個時尚的英文名字,馬上讓客戶覺得你們是玩真的。像「Gogoro」這種名字,唸起來有科技感又容易記,國外媒體報導時也方便,無形中幫公司省下很多宣傳成本。
另外啊,現在年輕人求職也很看重公司有沒有國際化。如果你在104人力銀行看到兩家同類型的公司,一家只有中文名,另一家有設計過的英文名字,潛意識就會覺得後者比較有規模。這不是虛榮心問題,而是英文名字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格局跟企圖心。就連政府單位像「TAITRA」(外貿協會)也都用英文名在國際上走跳,你就知道這有多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