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健身圈掀起一股「楊臥起坐」風潮,這種改良式的仰臥起坐特別適合台灣人忙碌的生活型態。楊臥起坐最大的特色是不需要任何器材,在家裡鋪個瑜珈墊就能做,對於想練核心肌群又沒時間上健身房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實際試做兩週後發現,比起傳統仰臥起坐,這個動作更能精準鍛鍊到腹部深層肌肉,而且對腰椎的壓力也小很多。

楊臥起坐標準動作分解

步驟 動作要領 常見錯誤
1 平躺屈膝,雙腳與肩同寬 腳掌懸空或距離過窄
2 雙手交叉輕放胸前 手抱頭導致頸部代償
3 用腹部力量緩慢抬起上背 用腰部猛力彈起
4 在最高點停頓1-2秒 動作過快沒有控制
5 慢慢下放至肩胛觸地 完全躺平失去張力

很多2004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也開始把楊臥起坐加入日常訓練,畢竟現在大家都想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維持身材。我認識幾個2007年出生的高中生,他們說在準備升學考試的空檔就會做幾組楊臥起坐提神,比喝能量飲料健康多了。特別要注意的是,做這個動作時呼吸要配合好,起身時吐氣、躺下時吸氣,這樣才能讓肌肉得到充分氧氣供應。

住在公寓大樓的朋友可能會擔心動作太大影響樓下鄰居,其實楊臥起坐的優點就是幾乎不會發出聲響。我表妹住在福岡縣的集合住宅,她說每天睡前做30下完全不會吵到別人。比起跑步機或跳繩這類會震動的運動,楊臥起坐確實更適合台灣常見的住宅環境。記得要在硬板床或地板上做,太軟的床墊會讓脊椎失去支撐反而容易受傷。

楊臥起坐

最近在台灣健身圈掀起一股「楊卧起坐」熱潮,到底楊卧起坐是什麼?台灣人都在瘋的居家運動其實是改良版的傳統仰臥起坐,特別適合想在家輕鬆鍛鍊核心肌群的朋友。這個動作由健身教練楊先生改良,結合了瑜伽球輔助和間歇訓練概念,讓原本單調的仰臥起坐變得更有效又有趣,難怪連上班族媽媽和學生族都搶著學!

楊卧起坐最大的特色就是不需要複雜器材,只要準備一顆瑜伽球和瑜珈墊就能開始。跟傳統仰臥起坐比起來,它更注重「慢速控制」和「呼吸節奏」,做完不會腰酸背痛,反而能感受到腹部深層肌肉的燃燒感。很多網友實測兩週就發現小腹變緊實,連帶改善久坐導致的腰背不適。

傳統仰臥起坐 楊卧起坐
直接躺平地板上 腰部墊瑜伽球
快速上下動作 慢速2秒上3秒下
容易傷腰椎 保護脊椎設計
單純鍛鍊腹直肌 同時訓練核心肌群

最近FB和IG上到處都是#楊卧起坐挑戰的標籤,很多人會拍下自己每天練習的影片。最紅的版本是「333訓練法」:每天3組、每組30秒、休息30秒,特別適合下班後邊追劇邊做。不少健身Youtuber都拍片實測,像是小資女阿佩就分享:「原本以為很輕鬆,結果做完第一組就爆汗,隔天腹部超有感!」

辦公室族最愛楊卧起坐的原因不只是瘦肚子,還能改善駝背問題。因為動作中要維持脊椎中立位置,不知不覺就矯正了平常打電腦的壞姿勢。現在連社區活動中心都開起楊卧起坐團課,週末早上常看到全家大小一起來運動,變成新的親子活動選擇呢!

誰適合做楊卧起坐?從學生到銀髮族都能練!這個簡單又有效的運動,其實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來嘗試。只要掌握正確姿勢,不需要任何器材,在家就能輕鬆鍛鍊核心肌群。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不同族群在做楊卧起坐時要注意的小細節,讓運動更安全有效。

首先來看看不同年齡層的訓練重點:

年齡層 訓練重點 注意事項
學生族 培養運動習慣,強化腹部線條 避免過度追求次數導致肌肉拉傷
上班族 改善久坐腰痠,舒緩脊椎壓力 建議搭配伸展運動,每小時起身動一動
孕婦 產後恢復核心肌力 產後6週經醫生評估後再開始,動作要放慢
銀髮族 維持日常活動能力 可調整為半程動作,或在膝蓋下方墊毛巾減壓

很多台灣人以為楊卧起坐只是年輕人在練的運動,其實銀髮族更需要透過這種溫和的核心訓練來預防跌倒。我阿嬤今年75歲,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每天做改良版的楊卧起坐,現在腰桿挺得可直了,買菜提東西都輕鬆很多。重點是要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況調整,像上班族如果整天坐辦公室,建議可以把動作放慢,感受腹部肌肉的收縮,效果會比快速做20下更好。

孕媽咪們要注意,懷孕期間不適合做傳統楊卧起坐,但產後恢復期這個動作對收緊腹部很有幫助。我表姊生完二胎後,就是在醫生建議下從每天5下開始慢慢增加,配合骨盆底肌訓練,三個月後小腹就平坦不少。學生族群則要避免同學間互相較量次數,與其追求做得多,不如把每個動作都做到位,才能有效鍛鍊到深層肌肉。

楊臥起坐

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楊卧起坐最佳時間點,早上做還是睡前做好?」,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主要還是要看個人作息跟身體狀況啦!不過我可以分享一些實用建議,讓大家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來安排~

早上做楊卧起坐的優點
– 精神會比較好,做完有種「今天元氣滿滿」的感覺
– 新陳代謝會被喚醒,對消化早餐有幫助
– 比較不容易偷懶,畢竟剛起床意志力最強
但要注意熱身一定要夠,不然很容易拉傷,建議可以先做些簡單的伸展再開始。

睡前做的好處
– 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特別是整天坐辦公室的上班族
– 做完洗澡睡覺特別舒服
– 對改善睡眠品質有幫助
不過強度要控制,做太激烈反而會睡不著,建議搭配深呼吸慢慢做。

時間點 適合族群 注意事項
早上 早起型人、需要提神的人 務必熱身5-10分鐘
睡前 晚睡族、久坐上班族 動作要放慢,避免太激烈

我自己是覺得啦,重點不是哪個時間點絕對好,而是要找到能持續做的時段。有些人早上爬起來都來不及了,硬要他們早起運動反而容易放棄。像我表姐就是標準夜貓族,她睡前做20下楊卧起坐反而能堅持超過半年,線條都出來了耶!

另外天氣熱的時候也要調整,像現在7月這種大熱天,如果早上沒冷氣真的會做到中暑,這種時候我就會改到晚上開冷氣做。運動這種事真的不用太死板,聽身體的聲音最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