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台灣老社區的朋友一定對「斜屋頂水塔」不陌生,那種鐵皮搭建、斜斜地架在頂樓的圓柱體,可是陪伴了好幾代人的日常生活。這種水塔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其實藏著不少學問,從材質到安裝位置都很有講究,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屋頂上的老朋友。

先來說說斜屋頂水塔的材質選擇,這可是關係到水質好壞的關鍵。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有三種:

材質類型 優點 缺點 適合環境
不鏽鋼 耐用不易生鏽 價格較高 海邊或潮濕地區
塑膠(PE) 輕便好安裝 容易老化 一般住宅區
玻璃纖維 保溫效果好 重量較重 溫差大地區

安裝位置也是門學問,很多老師傅都會建議要裝在斜屋頂的”背風面”,這樣颱風來的時候才不會被吹得東倒西歪。我記得小時候颱風天最擔心的就是水塔被吹走,那幾天家裡就會停水,全家人都要提著水桶去樓下排隊裝水,現在想起來還真是特別的回憶。

說到維護保養,斜屋頂水塔最怕的就是積水垢和長青苔。我阿公那輩的人都會定期爬上去清洗,現在雖然有專業的清潔公司,但還是有很多老住戶堅持自己來,他們說這樣才能確保洗得乾淨。記得有次去朋友家,看他爸爸站在斜屋頂上刷水塔的畫面,那個身手靈活得根本不像六十幾歲的人,果然台灣的長輩們個個都是生活智慧王。

斜屋頂水塔

斜屋頂水塔安裝前必看!5個注意事項幫你省錢又省力。住在台灣的大家應該都知道,夏天沒水真的會崩潰,尤其是住在頂樓的朋友,水塔根本是救命神器啊!不過斜屋頂裝水塔跟平頂不一樣,有些眉角不注意的話,後續維修會很麻煩,甚至可能漏水影響到樓下鄰居。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建議,讓你在安裝前就能避開地雷。

首先要確認屋頂結構能不能承受水塔重量,老房子特別要注意這點。建議找專業師傅先評估,不要自己亂猜,不然哪天水塔掉下來可不是開玩笑的。再來是水塔材質選擇,台灣天氣潮濕又常有颱風,不鏽鋼雖然貴一點但耐用度差很多,塑膠的雖然便宜但可能兩三年就要換,長期來看反而更花錢。

注意事項 重點說明
結構評估 老舊房屋需確認承重能力,必要時加強結構
材質選擇 不鏽鋼較耐用,塑膠易老化但價格便宜
安裝位置 避開風口且要方便維修,最好離女兒牆1公尺以上
固定方式 需使用專用支架,颱風來才不會整座飛走
排水設計 斜屋頂要特別注意排水坡度,避免積水導致漏水

安裝位置也很重要,很多人為了省事就隨便找個地方裝,結果後來維修要爬過去超危險。建議選在離女兒牆至少1公尺的位置,而且要避開風口,不然颱風天你就知道慘。固定方式一定要用專用支架,那種隨便綁繩子的拜託不要,去年颱風就有人的水塔飛到對面屋頂上新聞。

最後提醒排水設計要特別注意,斜屋頂本來就容易積水,如果水塔底座沒做好排水,長期下來可能會滲水到樓下。建議在安裝時就要請師傅確認排水坡度,最好能做個小測試,倒水看看會不會積在底座周圍。這些細節雖然麻煩,但一次做好可以省下後面很多維修費用跟時間。

為什麼台灣老房子都愛用斜屋頂水塔?原來有這些優點

走在台灣的老街區,抬頭總能看到一顆顆斜屋頂上的水塔,這種設計可不是隨便來的喔!老一輩的建築師傅最懂,這種斜屋頂水塔其實藏著超多實用的小心機。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為什麼這種設計能在台灣流行這麼久,看完你就知道原來我們阿公阿嬤那輩的智慧真的不是蓋的啦!

首先最實際的就是省空間,台灣地小人稠,斜屋頂水塔可以直接架在屋頂斜坡上,完全不佔用寶貴的居住面積。而且這種設計排水超方便,台灣夏天颱風多、雨量大,斜屋頂能讓雨水順著坡度流走,不會積在水塔周圍造成鏽蝕或漏水問題。再來是維修超簡單,老師傅們都說斜放的水塔要檢查或清洗時,人站在屋頂上作業超級順手,不用像平頂水塔那樣要整個人爬進去。

優點 說明
節省空間 直接利用屋頂斜面,不佔用額外地面空間
排水性佳 雨水自然流瀉,避免積水導致鏽蝕
方便維修 斜角設計讓師傅站立作業更安全順手
成本低廉 構造簡單,施工容易,材料費用較低
耐用度高 減少積水問題,延長水塔使用壽命

另外這種水塔的造價親民也是重點,早期台灣經濟剛起飛,斜屋頂水塔因為結構單純、用料省,成為最划算的選擇。而且你們知道嗎?斜放的水塔因為水流動比較順,水壓更穩定,洗澡時水龍頭不會忽大忽小,這點超重要!現在新建案雖然都改用不鏽鋼水塔,但很多老師傅還是懷念這種斜屋頂設計,說它雖然看起來古早,但實用性根本打趴一堆現代產品。

說到材質,老房子的斜屋頂水塔多半是鍍鋅鐵板做的,雖然現在看起來有點落伍,但當年可是高科技呢!這種材質散熱快,夏天水溫不會被太陽曬到變超燙,而且鐵板的韌性夠,颱風來也不太會變形。有些老房子到現在水塔用了三四十年還是頭好壯壯,這種耐用度真的讓人佩服早期的工藝技術。

斜屋頂水塔

斜屋頂水塔怎麼選?師傅教你挑對容量不後悔!住在透天厝或頂樓加蓋的朋友,最怕遇到水壓不足或熱水忽冷忽熱的問題,其實關鍵就在水塔容量選對了嗎?今天就來分享老師傅20年經驗談,教你根據家庭人數和使用習慣,一次挑到最適合的斜屋頂水塔,從此洗澡不再上演「水溫驚魂記」!

首先要知道斜屋頂水塔和一般直立式不同,因為安裝角度關係,實際可用水量會比標示容量少約15-20%。像我家當初傻傻買了500公升,結果實際只有400公升能用,夏天全家輪流洗澡時常不夠用。建議直接參考這個實用表格:

家庭人數 建議標示容量 實際可用水量 適用情況
1-2人 300公升 240-255公升 小套房或單身居住
3-4人 500公升 400-425公升 一般小家庭每日用水
5-6人 800公升 640-680公升 有幼兒或常洗衣服
7人以上 1000公升 800-850公升 大家庭或開伙頻率高

另外要注意水塔材質,台灣氣候潮濕又常有颱風,師傅都推薦用「強化聚酯樹脂」材質,比傳統FRP更耐曬又防鏽。我鄰居貪便宜買雜牌水塔,結果才3年就出現裂痕,維修費都快能買新的了。還有啊,安裝時記得請師傅檢查支架穩固度,之前颱風天就有水塔被吹落的新聞,超危險的!

最後提醒,如果家裡有裝加壓馬達,水塔容量可以選小一號,因為補水速度快。但像我們這種老社區水壓不穩的,寧可買大一點比較保險。記得水塔要定期清洗,師傅說至少每半年要清一次,不然底部沉積水垢會影響水質,我家都是過年前固定請人來洗,順便檢查管線有沒有老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