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冇聽過「宮商角徵羽心肝脾肺腎」呢個概念?其實佢係將中國傳統五音同人體五臟巧妙結合嘅養生智慧。古人認為音樂唔單止係藝術,仲可以調理身體,呢種觀念流傳至今依然好有意思。

講到五音對應五臟,我整理咗個簡單表格俾大家參考:

五音 對應臟器 特色音頻 適合聆聽時段
低沉穩重 飯後一小時
清脆明亮 清晨時分
柔和舒緩 睡前兩小時
熱情跳躍 下午茶時間
深邃流暢 傍晚時段

記得以前去中醫診所,醫師同我講而家都市人成日熬夜,特別係腎氣容易虛耗。佢建議我每晚沖涼時可以播啲古琴演奏嘅《流水》,因為羽音入腎,潺潺流水聲正好幫身體補充能量。試咗幾個月,真係覺得夜尿頻繁嘅情況改善咗唔少。

中醫朋友仲分享咗個有趣案例:有位阿姨成日胃脹氣,食嘢冇胃口。醫師除咗開藥,仲叫佢每日聽半小時用陶塤演奏嘅宮調音樂。估唔到兩星期後,阿姨嘅消化功能明顯好轉。原來宮音對應脾胃,那種渾厚低沉嘅音頻真係可以震動到臟腑,促進蠕動㗎!

現代科學研究都發現,特定頻率嘅聲波確實會影響自律神經。好似角調音樂(對應肝臟)多數用簫或古箏演奏,佢哋發出嘅3-5kHz頻率最能舒緩壓力。所以而家好多瑜伽教室都會用呢類音樂做背景,幫學員放鬆心情。

最後提提大家,聽音樂養生都要注意音量同時間。最好用音箱播放而唔係戴耳機,每次30-60分鐘就夠。同埋要選擇純樂器演奏版本,流行歌曲嘅編曲太複雜反而會打亂頻率嘅治療效果㗎!

宮商角徵羽心肝脾肺腎

宮商角徵羽怎麼影響五臟健康?中醫師教你調音養生法

你知道古代的五音「宮商角徵羽」其實跟我們的五臟健康息息相關嗎?中醫認為,不同的音階會對應到不同的臟器,透過聆聽或吟唱這些音調,可以達到調理身體的效果。這可不是什麼玄學,而是有千年歷史的養生智慧,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怎麼用這些音律來照顧自己的身體。

根據《黃帝內經》記載,五音與五臟的對應關係如下:

音階 對應臟器 適合調理的情緒 推薦聆聽時段
思慮過度 飯後1小時
悲傷憂鬱 清晨
憤怒煩躁 睡前
喜樂過度 午休時間
恐懼驚嚇 傍晚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常覺得這裡痠那裡痛,其實很多時候是情緒影響了臟腑功能。像我之前有位患者長期失眠,聽了我的建議每天睡前聽15分鐘角調音樂(像是古琴曲《流水》),配合深呼吸,不到兩週就改善很多。這是因為角音屬木,能疏通肝氣,讓緊繃的情緒放鬆下來。

除了聽音樂,自己哼唱也是很好的養生方式。早上起床可以試著用「商」音(發「ㄕㄤ」聲)輕輕哼鳴,能幫助肺氣宣發,讓呼吸更順暢。記得音量不用大,重點是感受音波在胸腔的震動,就像幫肺部做按摩一樣。我很多患者養成這個習慣後,連感冒的次數都減少了。

最近總是覺得身體卡卡的嗎?心肝脾肺腎出問題?用五音療法幫你找回身體平衡!這套源自中醫的養生法其實超簡單,只要聽對音樂就能調理五臟六腑。台灣現在超多人在家自己玩,連中醫師都說睡前聽個15分鐘,效果比喝補湯還實在。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怎麼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當成養生處方箋,不用花大錢也能輕鬆顧身體。

你知道嗎?我們的身體就像一支樂隊,五臟各自對應不同音階。中醫認為「宮商角徵羽」這五音剛好能調節臟器能量,像是脾胃虛弱的人聽宮調音樂(比如古琴曲《流水》),會比吃胃藥還舒服。我阿嬤以前常失眠,後來每天下午聽羽調的水晶音樂,現在一覺到天亮都不用吃安眠藥了。

臟器 對應音階 推薦音樂類型 最佳聆聽時段
熱情奔放的南美鼓樂 上午11-13點
森林流水聲 深夜1-3點
低沉大提琴 餐後1小時
金屬風鈴聲 清晨3-5點
海浪拍打聲 傍晚5-7點

實際操作起來超簡單,像我都在通勤時用手機播角調音樂來舒緩工作壓力。記得音量不用太大,約莫是背景音樂的程度就好,重點是要持續聽滿21天。有位中醫師朋友還教我用唱歌來加強效果,比如腎虛的人可以常哼「嗚~」這個音,洗澡時順便練個幾分鐘,比吃補腎藥還來得自然。最近天氣變化大,很多朋友感冒後咳嗽拖很久,試試在房間放商調的風鈴聲,肺經通了真的會好比較快喔!

現代人常熬夜又壓力大,與其花錢買保健食品,不如先試試這種老祖宗的智慧。我表姊之前肝功能指數偏高,連續三個月睡前聽角調音樂,最近回診醫生都說改善很多。重點是完全不用特別準備什麼器材,手機下載幾個自然音樂APP就能開始了,連辦公室午休時間都能偷偷養生呢!

宮商角徵羽心肝脾肺腎

什麼時候聽宮商角徵羽最有效?中醫推薦黃金時段,其實跟人體經絡運行時間大有關係!台灣中醫師分享,古代五音療法搭配「子午流注」理論效果最好,不同時段聽對應的音階能調節臟腑氣血。像我們平常熬夜追劇、工作壓力大,選對時間聽這些傳統音樂,比亂吃保健食品更有感啦~

根據《黃帝內經》記載,五音「宮商角徵羽」分別對應脾、肺、肝、心、腎,中醫師特別整理出這張實用時刻表:

音階 對應臟腑 最佳聆聽時段 適合族群
宮音 脾胃 上午7-11點 消化不良、常吃冰飲者
商音 肺部 凌晨3-5點 過敏咳喘、皮膚乾癢
角音 肝臟 深夜11-1點 熬夜族、易怒情緒差
徵音 心臟 中午11-1點 心悸失眠、用腦過度
羽音 腎臟 下午5-7點 腰酸耳鳴、長期疲勞

實際應用上,台北某中醫診所患者分享,她每天通勤時用手機聽15分鐘「角音」木笛音樂,配合晚上11點前入睡,兩個月後肝火旺的痘痘問題改善超明顯。台中也有上班族在午休聽「徵音」古琴曲,下午開會不容易心浮氣躁。這些都是把傳統智慧融入現代生活的聰明做法,不用特別花時間,搭捷運或洗澡時放來聽就很方便。

要注意的是,中醫師提醒音量控制在40分貝左右最剛好,大概像輕聲說話的程度。如果聽到打瞌睡反而要調整時段,因為睡著氣血循環變慢就沒效果了。現在Spotify和KKBOX都有現成的五音療法歌單,找標註「養肝」「補腎」這類關鍵字的專輯,比隨便聽流行歌更有針對性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