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在問「大樓 中間 樓層 風水」到底好不好?其實啊,住在大樓中間樓層的風水學問可多了,不是單純看數字吉不吉利那麼簡單。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際要注意的重點,這些都是老師父們常提醒的眉角,看完你就知道怎麼挑到風水寶地啦!
先說說採光這件事,中間樓層最怕遇到「夾心餅乾」的格局。有些建商為了省空間,把中間戶型的窗戶開在天井或窄巷那邊,這種房子整天曬不到太陽,風水上叫做「陰氣聚積」。我表姊之前租過一間15樓的中間戶,每天下午三點就要開燈,住半年就一直感冒,後來搬去邊間馬上就好了,超神奇的!所以看房時一定要用手機指南針確認採光面,最好是客廳和主臥都能直接對外開窗。
再來是很多人忽略的「穿堂煞」問題。現在新建案的中間戶型常常為了通風,把大門、陽台門和後陽台門設計成一直線。這種格局雖然涼快,但錢財會留不住喔!我鄰居阿明就是這樣,明明收入不錯但老是存不到錢,後來在玄關加個屏風才改善。建議看房時帶捲尺量一下,如果三個門的直線距離超過7米就比較不好。
最後整理幾個中間樓層常見的風水問題跟化解方法給大家參考:
問題類型 | 具體狀況 | 簡單化解法 |
---|---|---|
採光不足 | 窗戶對天井或窄巷 | 裝全光譜燈泡+鏡子反射陽光 |
氣流不穩 | 電梯井正對大門 | 掛不透風門簾+擺放泰山石敢當 |
噪音回沖 | 中庭迴音傳到室內 | 換氣密窗+養闊葉植物吸音 |
樑壓床 | 臥室有明顯大樑 | 做包樑設計或調整床頭位置 |
其實啊,中間樓層只要避開這些地雷,反而比低樓層少蚊蟲、比高樓層少風切聲,住起來很舒服的。我同事住12樓中間戶十幾年了,事業家庭都很順,關鍵就是當初挑房時有注意到這些細節。所以風水這種事真的不能鐵齒,與其後來花錢改格局,不如一開始就選對房子比較實在!
大樓中間樓層風水怎麼看?專家教你3招簡單判斷!在台灣買房或租房時,中間樓層往往是熱門選擇,但你知道這些樓層的風水也有講究嗎?今天就來分享幾個連風水師傅都在用的實用技巧,讓你不用花大錢請人看,自己就能初步判斷好壞。
首先要注意的是「採光與通風」,中間樓層最怕被前後建築物夾擊形成「天斬煞」。簡單來說,就是從你家陽台或窗戶看出去,如果對面兩棟大樓的縫隙正對你家,這種格局容易導致家運不順。建議可以用手機指南針APP測量,若縫隙方位正對大門或主要窗戶就要特別留意。另外也要觀察白天時自然光是否能充分照進屋內,陰暗潮濕的屋子絕對是風水大忌。
第二招是檢查「電梯與樓梯位置」,這關係到整個家的「氣場流動」。傳統風水認為電梯像「虎口」,不宜正對大門;而逃生梯則容易形成「暗箭煞」。可以參考下面這個簡單的判斷表格:
位置狀況 | 風水影響 | 改善建議 |
---|---|---|
電梯正對大門 | 容易破財 | 掛門簾或擺屏風 |
逃生梯對窗 | 家宅不寧 | 窗戶貼霧面貼紙 |
位於電梯井旁 | 噪音煞氣 | 放綠色植物化解 |
最後要觀察「樓層數字與命格」的搭配,雖然現代風水不像古代那麼講究數字禁忌,但還是有基本原則。例如屬火的人(農曆4、5月出生)適合住尾數2、7的樓層,屬水的人(農曆10、11月出生)則適合1、6樓。中間樓層通常不會有極端數字,但還是可以參考自己的八字五行來選擇最旺的樓層。
實地看房時記得帶捲尺或雷射測距儀,測量門窗尺寸是否符合「文公尺」吉數。台灣老一輩特別重視這個,像是大門最好落在「財」、「本」等紅字位置。雖然現在新建案不太講究,但若發現主要門窗都落在黑字上,可能就要考慮其他選擇了。
為什麼中產階級最愛買大樓中間樓層?風水師解密
最近跟朋友看房發現一個有趣現象,中產階級特別偏愛大樓的「中間樓層」,像是15層大樓就搶7-12樓,30層大樓就鎖定10-20樓。問了資深風水師阿明師才知道,原來這種選擇背後藏著超多實用考量跟風水學問!
首先從實際面來看,中間樓層根本是「黃金地段」。太低樓層怕吵又怕隱私問題,太高樓層萬一電梯維修爬樓梯會崩潰。阿明師拿出他的看房筆記本,整理出這張超實用比較表:
樓層類型 | 優點 | 缺點 |
---|---|---|
低樓層(1-5F) | 逃生方便、價格較低 | 噪音多、隱私差、易潮濕 |
中樓層(6-15F) | 視野適中、空氣流通、價格合理 | 部分棟距影響採光 |
高樓層(16F↑) | 視野開闊、隱私佳 | 價格高、等電梯久、風壓大 |
風水角度更有趣!阿明師說中間樓層剛好符合「藏風聚氣」原則。太低樓層「地氣太濁」,太高又「風煞太強」,中間樓層就像三明治的餡料一樣剛剛好。特別是8-12樓這個區間,在風水羅盤上對應「人盤」,最適合居住運勢。不少客戶跟他說住中樓層後,事業真的比較穩,小孩功課也變好(雖然可能是心理作用啦)。
另外還有一個很台的考量點-「消防雲梯車」!阿明師提醒,台灣多數雲梯車最高就到12樓左右,買太高遇到火災真的會心驚驚。這點很多建商不會明講,但中產階級買房精得很,早就把這些隱形成本算進去啦!
住大樓中間樓層真的比較穩?過來人分享真實體驗。最近在買房社團看到好多人在討論這個話題,身為住過10樓、15樓和25樓的資深住戶,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我的親身經歷,順便整理一些實際住過的優缺點給大家參考。
先說說大家最在意的「穩不穩」問題。住15樓那幾年剛好遇到幾次颱風,老實說搖晃感真的比25樓輕微很多,但比10樓明顯。尤其是半夜突然來個地震,高樓層的晃動時間會比較長,有時候連吊燈都會晃到發出聲音,但中低樓層就相對穩定。不過要提醒的是,這跟大樓結構也有很大關係,不是絕對的喔!
另外我也整理了一個表格,比較不同樓層的實際居住感受:
樓層範圍 | 優點 | 缺點 |
---|---|---|
低樓層 | 進出方便、逃生快 | 噪音多、隱私較差 |
中樓層 | 視野適中、搖晃感較小 | 等電梯時間中等 |
高樓層 | 視野開闊、空氣較好 | 風切聲大、逃生時間長 |
說到等電梯這點真的很有感,住25樓的時候上班尖峰時間常常要等兩三班才搭得到,特別是遇到電梯維修的時候,爬樓梯簡直要命。中樓層就比較剛好,就算真的遇到電梯故障,走樓梯也不會太吃力。而且中樓層的視野其實已經很不錯了,不會像低樓層那樣被對面大樓擋住,又不會像高樓層那樣風大到陽台很難種植物。
還有一個很多人沒注意到的小細節是「水壓問題」。住過25樓的都知道,有時候洗澡水壓會突然變小,特別是晚上大家同時用水的時段。中樓層這方面就穩定很多,水壓很少出問題。不過現在新建的大樓都有加壓設備,這個問題可能沒以前那麼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