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養多肉植物的風氣越來越盛,每次看到可愛的肉肉卻叫不出名字真的很困擾對吧?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多肉植物名稱查詢」方法,讓你能輕鬆辨識家中那些萌翻天的肉肉們。
首先最簡單的就是用手機APP拍照辨識,像是「形色」、「PictureThis」這些植物辨識APP都蠻準確的。只要對著多肉拍張照,馬上就能知道它的名字和養護方法。不過要注意的是,有些多肉長得很像,建議多拍幾個角度比較保險。另外也可以到「多肉植物社團」發問,台灣有很多熱心的肉友會幫忙辨認。
下面整理幾個常見多肉的中文和學名對照表,新手可以先從這些基本款認起:
中文名稱 | 學名 | 特徵 |
---|---|---|
熊童子 | Cotyledon tomentosa | 葉緣有紅色鋸齒,毛茸茸的 |
月兔耳 | Kalanchoe tomentosa | 葉片像兔子耳朵,有絨毛 |
虹之玉 | Sedum rubrotinctum | 葉尖會變紅,像彩虹糖 |
石蓮花 | Echeveria spp. | 蓮座狀排列,葉片肥厚 |
十二之卷 | Haworthia fasciata | 葉片有白色條紋,像斑馬線 |
如果想查更詳細的品種資訊,可以到「台灣多肉植物圖鑑」網站,他們整理了超過500種多肉的資料庫,連比較冷門的品種都找得到。記得查的時候要輸入正確的學名,因為很多多肉在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俗稱,像「錢串」在台灣叫「串錢藤」,在大陸卻叫「錢串景天」。
最近還發現一個超實用的技巧,就是用Google Lens直接搜尋。對著多肉拍照後,選擇「搜尋這張圖片」,系統會自動比對相似的植物圖片。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用來辨識那些在花市買來卻不知道名字的肉肉。不過要提醒大家,有些賣家會亂取名字吸引買家,所以最好還是多方比對確認。
養多肉最有趣的就是看著它們慢慢變化,記得定期幫植物拍照記錄。這樣不僅能觀察生長狀況,以後要查品種時也有更多參考資料。有些品種要等到開花或是出狀態(變色)時才比較好辨認,所以耐心也是很重要的喔!
新手如何快速查詢多肉植物名稱?超簡單辨識技巧
最近好多朋友都開始養多肉植物,但常常遇到一個問題:「這株可愛的多肉到底叫什麼名字啊?」別擔心!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辨識方法,讓新手也能輕鬆查詢多肉植物的名稱,不用再對着它們發呆啦!
首先最推薦的就是用手機APP拍照辨識,現在有好多專門為植物設計的識別軟體,像是「形色」、「PictureThis」這些,只要對着多肉拍張照,幾秒鐘就能告訴你它的名字和養護方法。不過要注意光線要充足,最好從不同角度多拍幾張,準確度會更高喔!另外也可以到FB社團或PTT多肉版發問,台灣的多肉愛好者都很熱心,通常很快就會有人幫你解答。
如果想自己研究,可以觀察多肉的幾個特徵來判斷。下面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幫助你快速辨識常見的多肉種類:
特徵 | 可能品種 | 辨識小技巧 |
---|---|---|
葉片肥厚圓潤 | 熊童子、月兔耳 | 葉緣有毛茸茸的感覺 |
葉片呈蓮座狀 | 黑王子、吉娃蓮 | 葉尖常有紅色或深色斑點 |
莖部細長垂墜 | 弦月、愛之蔓 | 適合吊盆種植,會越長越長 |
葉片有白粉 | 霜之朝、廣寒宮 | 不要用手摸,會把粉擦掉 |
另外也可以注意多肉的顏色變化,像是曬太陽後會變紅的可能是虹之玉或火祭,葉片帶透明感的可能是玉露系列。記得拍照時要把這些特徵拍清楚,這樣不管是自己查資料還是請教別人都會更方便。多肉植物的名字雖然很多,但只要掌握這些基本特徵,慢慢就會越來越熟悉啦!
為什麼我的多肉植物長得跟別人不一樣?品種查詢指南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明明買的時候看起來差不多,怎麼養一陣子後我的多肉就跟別人的長得不一樣?」其實這超常見的啦!多肉植物的品種超級多,光是同一種在不同環境下就會長出不同樣貌,更別說有時候店家標籤根本亂貼。今天就來分享幾個簡單的辨識技巧,幫你搞清楚家裡那盆到底是什麼來頭。
首先要注意葉片的形狀和排列方式,這是最基本的辨識特徵。像石蓮花類的葉片通常肥厚呈蓮座狀排列,而仙人掌類的則有刺座和稜角。再來是看顏色變化,有些品種在陽光充足時會出現漂亮的紅邊或整株變色,這可是它們的「身份證」喔!不過要小心,有時候缺光或水太多也會讓顏色跑掉,所以要多觀察幾週才能確定。
特徵 | 常見品種舉例 | 辨識小技巧 |
---|---|---|
蓮座狀葉片 | 月兔耳、黑王子 | 葉片層層疊疊像玫瑰花 |
柱狀生長 | 仙人掌、龍舌蘭 | 有明顯的稜線或刺座 |
垂吊型 | 弦月、愛之蔓 | 莖部細長會自然下垂 |
斑紋變異 | 熊童子黃錦、虹之玉錦 | 葉片有不規則的黃白斑塊 |
如果還是搞不清楚,建議可以拍下清晰的照片,重點要拍到整株的樣子和葉片特寫,然後上台灣幾個熱門的多肉社團發問。記得要附上你平常的照顧方式,因為像澆水頻率、日照時間這些都會影響多肉的外觀。有些資深肉友一眼就能看出品種,甚至連是不是「徒長」(就是長得太高變醜的意思)都能告訴你。
另外推薦幾個好用的辨識APP,像是「形色」或「PictureThis」,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準確,但至少能給你個方向。輸入照片後會跳出可能的品種,你再對照網路上的圖片看看特徵是否符合。不過要提醒一下,同一個品種在不同季節可能長相差很多,夏天休眠期可能會縮成一團,秋冬生長季又會舒展開來,這都是正常的喔!
多肉植物名稱查詢App推薦!台灣花友都在用這幾款
最近好多朋友都掉進多肉坑,但每次看到可愛的多肉卻叫不出名字真的很困擾對吧?今天就要來分享幾款台灣花友超愛用的多肉植物名稱查詢App,讓你輕鬆變身多肉達人!這些App不只可以拍照辨識,還能記錄你的多肉成長日記,超級實用~
首先推薦的是「多肉圖鑑」,這款App根本是台灣多肉迷的聖經!裡面收錄超過2000種多肉資料,從常見的熊童子到稀有的山地玫瑰都能找到。最棒的是它有「相似品種比對」功能,就算拍不清楚也能找到相近的品種。
App名稱 | 特色功能 | 適合對象 | 下載量 |
---|---|---|---|
多肉圖鑑 | 2000+品種資料庫、相似比對 | 剛入門的新手 | 50萬+ |
PlantSnap | 全球植物資料庫、多語言支援 | 喜歡國外品種的花友 | 100萬+ |
我的多肉日記 | 養護提醒、成長紀錄功能 | 想認真紀錄的玩家 | 30萬+ |
另外「PlantSnap」雖然是國際型App,但辨識準確度超高,特別適合喜歡收集國外特殊品種的玩家。它支援中文介面,拍照後幾秒鐘就能告訴你植物名稱和養護要點,連我這種植物殺手都能輕鬆上手。
如果你已經養了一段時間的多肉,推薦用「我的多肉日記」來管理你的寶貝們。除了基本辨識功能,它還能設定澆水、施肥提醒,甚至可以用時間軸記錄每株多肉的成長過程。很多台灣花友都會在上面分享自己多肉的對比照,看著小苗慢慢長大真的超有成就感!
最近這幾款App在台灣多肉社團討論度超高,特別是遇到園藝店老闆也說不出品種的時候,拿出來拍一下馬上就能解惑。不過要提醒大家,拍照時最好選擇光線充足的角度,葉片特徵越清楚辨識準確度越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