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關心公司業績表現,畢竟這直接關係到年終獎金和升遷機會啊!我們公司上季的財報剛出爐,整體來說算是穩健成長,特別是幾個主力產品的銷售表現超乎預期。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內部數據,順便聊聊我們可以怎麼把握這波成長動能。

先來看這個季度的關鍵指標對比:

項目 2025 Q1 2025 Q2 成長率
營業收入 3.2億 3.8億 +18.7%
毛利率 42% 45% +3%
新客戶數 78 112 +43.6%
線上銷售佔比 35% 41% +6%

從表格可以明顯看出,第二季的線上銷售表現特別亮眼,這跟我們調整行銷策略有很大關係。記得三月開始,行銷部門把預算從傳統通路轉移到社群媒體和網紅合作,現在看來這個決定是對的。前幾天開會時,業務主管還特別提到,光是TikTok直播帶貨就貢獻了將近15%的業績成長,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像。

不過也不是所有部門都這麼樂觀,生產線那邊就遇到一些瓶頸。由於訂單突然增加,工廠的產能已經接近滿載,最近加班時數比去年同期多了將近30%。廠長上週還在抱怨說,雖然業績好大家都開心,但機器都快操到極限了,建議公司考慮擴充設備或增加輪班人力。這個問題確實需要盡快解決,畢竟客戶最在意的就是交貨速度,要是因為產能不足丟掉訂單就太可惜了。

財務部門的同事也提醒,雖然業績成長可喜,但要注意應收帳款的天數比上季多了5天。可能是為了搶市佔率,業務單位在付款條件上放得太寬鬆。這個現象值得警惕,畢竟賺再多錢如果收不回來也是白搭。下個月開始會嚴格執行信用管制,超過60天的客戶一律要先付款才能繼續出貨。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最近動作頻頻。他們上個月宣布跟知名運動品牌Joma達成合作,從明年開始成為官方贊助商。這種行銷手法確實很聰明,既能提升品牌形象又能接觸到新的客群。我們市場部是不是也該考慮跟進?畢竟現在業績好,正是投資品牌價值的好時機。

公司業績

最近真的超多老闆在問:「公司業績怎麼衝?2025下半年必看攻略」這個問題!畢竟下半年是傳統旺季,大家都在搶最後一波商機。今天就用在地人的角度,分享幾個實戰心法給各位頭家參考,這些都是我們在台灣市場打滾多年的經驗談。

首先一定要掌握「節慶行銷」這個大重點,台灣人最愛過節了!從中秋到雙11,每個節日都是賺錢的好時機。建議可以參考下面這個檔期規劃表:

月份 重要節日 推薦促銷方式 備註
8月 父親節 組合禮盒優惠 搭配企業團購更有效
9月 中秋節 早鳥預購折扣 月餅市場競爭超激烈
10月 雙十連假 旅遊相關商品促銷 國旅補助別錯過
11月 雙11 限時搶購+免運 電商業者必爭之地
12月 聖誕節+跨年 節慶限定商品 年輕人消費力最強

再來就是「在地化經營」真的不能少!台灣消費者很吃這一套,像我們公司去年就把產品包裝改成台灣古早味風格,結果業績直接成長三成。建議可以多辦一些社區型的快閃活動,或是跟地方特色店家聯名,這種接地氣的做法往往比砸大錢打廣告還有效。

最後要提醒的是「數位轉型」腳步一定要跟上!現在連菜市場阿姨都在用LINE做生意了,如果你的公司還在用傳統方式經營,真的會很吃虧。建議可以從最簡單的開始,比如訓練員工用社群媒體跟客人互動,或是導入基本的CRM系統,這些小改變都能讓業績有感提升。

業務團隊如何用3招讓業績翻倍?台灣在地實戰分享

最近很多台灣中小企業老闆都在問:「業務團隊如何用3招讓業績翻倍?台灣在地實戰分享」其實關鍵就在於掌握在地客戶的習性,用對方法真的能讓訂單量直線上升。我們實際走訪台北、台中多家企業,整理出這套超實用的業務心法,完全針對台灣市場設計,不用什麼高大上的理論,就是實實在在的在地經驗。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客戶名單精準化,很多業務還在用亂槍打鳥的方式開發客戶,根本是在浪費時間。我們發現業績好的團隊都會做這件事:

傳統做法 進階做法 效果差異
隨便買名單 根據消費紀錄篩選 成交率提升3倍
只記基本資料 建立客戶興趣檔案 跟進成功率提高65%
等客戶上門 主動分析需求痛點 業績成長2.8倍

再來第二招是話術在地化,台灣人特別吃這套。舉例來說,北部客戶喜歡聽數據分析,中南部則更重視人情味。我們觀察到,光是調整開場白就能讓客戶願意多聽3分鐘:「王大哥,最近我們很多像您這樣做五金批發的老闆都在問這個方案…」這種帶入感超強的開場,比制式話術有效太多。

最後是跟進節奏感,台灣客戶最怕被煩但又需要被關心。成功的業務團隊都有一套「7-3-1」法則:7天內必回訪,3週提供新資訊,1個月確認需求變化。這樣既不會讓客戶覺得壓力大,又能保持溫度。有個做建材的團隊實測後發現,光是掌握這個節奏,客戶回購率就從18%跳到42%,效果超級明顯。

公司業績

為什麼你的業績總是卡關?5個台灣老闆常犯的錯誤

最近跟幾個開店的朋友聊天,發現大家明明都很拚,但業績就是上不去。仔細觀察後才發現,很多老闆都在重複一樣的錯誤,今天就把這些地雷整理出來,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太依賴老客戶」,很多老闆覺得熟客穩定就夠了,但市場變化這麼快,只靠老客戶真的很危險。我認識的永康街某間老店就是這樣,二十年來都做街坊生意,結果附近開了連鎖店後,業績直接腰斬。要記得開發新客源跟維護舊客戶一樣重要啊!

第二個錯誤是「定價策略死板」,要嘛不敢漲價怕客人跑掉,要嘛亂漲價嚇跑客人。其實定價要看成本、看市場、更要看客人感受。像現在原物料漲這麼多,與其硬撐不漲價導致品質下降,不如好好跟客人溝通漲價原因,反而能留住忠實顧客。

錯誤類型 具體表現 改善建議
忽略數據分析 憑感覺做生意 學習看報表,追蹤熱銷品
員工流動率高 老是找不到人 改善福利,給明確升遷管道
行銷方式單一 只發傳單或LINE 嘗試社群短影音、網紅合作

再來是「產品線太久沒更新」,這個在餐飲業特別明顯。有些店家菜單十年不變,客人吃膩了當然不會再來。建議可以每個季度推出季節限定商品,或是把經典菜色做點小變化,讓客人有新鮮感。像台中某間火鍋店就是靠每月推出新湯底,業績成長了快三成。

最後要提醒的是「太省行銷預算」,很多老闆覺得「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好產品也要讓人知道才行。與其把錢省下來,不如投資在Google評價經營、IG打卡活動這些看得見效果的地方。記住,行銷不是開支,是投資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