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新家最讓人期待的就是入厝儀式啦!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台灣人最常做的入厝儀式流程,讓你的新家從第一天就充滿好運氣。其實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簡化傳統步驟,但該注意的重點還是不能馬虎喔!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選個好日子,可以翻農民曆找「宜入宅」的日子,通常會避開農曆七月和家人的生肖沖煞日。記得要選陽氣最旺的上午時段,大概9點到11點最適合。入宅前記得先把新家徹底打掃乾淨,特別是角落和排水孔這些地方,象徵把不好的東西都清出去。
時間 | 步驟 | 準備物品 |
---|---|---|
入宅前3天 | 淨宅 | 粗鹽、艾草、檀香 |
入宅當天 | 開門儀式 | 新掃把、米桶、紅包 |
入宅後 | 安床 | 硬幣、五穀雜糧 |
當晚 | 暖房 | 湯圓、糖果 |
入宅當天要記得「先進後出」的原則,全家人一起進門時要說吉祥話,像是「入厝大吉」、「財源廣進」之類的。長輩最重視的就是米缸要裝滿,象徵衣食無缺,還會在角落放幾個銅板代表招財。現在很多人也會帶一包舊家的泥土或水,代表不忘本又能適應新環境。
現代人住公寓大廈可能沒辦法像透天厝那樣大張旗鼓,但基本儀式還是可以做。比如用鹽米淨化空間,或是簡單地在新家煮個甜湯圓,象徵團圓美滿。有些人會選擇在新家第一次開火煮飯,邀請親友來熱鬧一下,這樣既能暖房又能增加人氣。
入宅後的前三天最好不要太晚回家,晚上記得開盞小燈保持光亮。傳統上會在新家各個角落放硬幣或五穀,一個禮拜後再收起來。現在很多上班族可能沒辦法完全按照古禮,但至少要做到基本的淨宅和安床,讓自己住得安心最重要啦!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入厝儀式誰來主持?家人自己來還是要找老師比較好?」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主要還是看每個家庭的習慣跟預算啦!我自己搬過三次家,兩種方式都試過,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實際經驗,給正在煩惱的你參考看看~
先說說找老師來主持的好處,專業的老師對傳統習俗真的很了解,從擇日、淨宅到安床都有完整流程。像我去年搬新家請老師來,他連廚房爐灶要朝哪個方位、神桌怎麼擺都考慮得很周到,還會準備一些特別的法器跟符咒,整個儀式做完真的會覺得特別安心。不過費用當然就比較高,根據老師的資歷不同,大概要花$3,000-$8,000不等。
如果是家人自己來的話,其實現在網路上很多資料可以參考。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
項目 | 找老師主持 | 家人自己來 |
---|---|---|
費用 | $3,000-$8,000 | 幾乎免費 |
準備時間 | 1-2週前預約 | 隨時可以進行 |
儀式完整度 | 非常完整 | 可能較簡化 |
心理感受 | 專業安心 | 溫馨親切 |
第一次搬家時我媽堅持要自己來,她照著老一輩傳下來的做法,買了新的掃把、米跟鹽,每個角落都仔細清過。雖然沒有老師那麼多講究,但全家人一起參與的感覺真的很棒,特別是在新家煮第一頓飯的時候,那種溫暖的氣氛到現在都記得。不過要注意的是,有些長輩會介意沒請老師會不會不夠正式,這時候可能就要溝通一下啦!
另外現在有些半自助的方式也不錯,像我表姊去年搬家就是先請老師看日子跟給建議,然後實際儀式由家人執行。這樣既能確保重要環節沒錯,又省下不少錢,花費大概$1,500-$2,000左右。我覺得這對預算有限又想兼顧傳統的家庭來說是個好選擇,特別是小夫妻自己買房的情況。
什麼時間做入厝儀式最吉利?避開這些時段才不會踩雷,這可是台灣人搬新家最在意的重點之一啦!老一輩常說「入厝看時辰」,選對時間能讓新家氣場順暢,住起來也更安心。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挑選吉時的實用技巧,讓你不會傻傻踩到地雷時段。
首先要注意農曆的「破日」和「四離四絕日」,這些日子傳統上被認為氣場不穩,容易影響家運。像2025年9月就有幾個要避開的日期:9月15日(破日)、9月23日(秋分前一日為四離日)。建議可以翻翻農民曆,找標示「宜移徙」的日子最保險。另外也要避開「午時」(11:00-13:00),因為太陽正當中,陽氣太盛反而容易沖煞。
這裡整理幾個2025年下半年適合入厝的吉時給大家參考:
日期 | 時辰 | 宜忌事項 |
---|---|---|
10月8日 | 07:00-09:00 | 天德合時,利開灶 |
11月12日 | 09:00-11:00 | 玉堂時,宜安床 |
12月18日 | 13:00-15:00 | 金匱時,利入宅 |
除了看時辰,其實還要注意家人的生肖沖煞。比如家裡有屬虎的人,就要避開「申時」(15:00-17:00),因為虎猴相沖。現代人雖然比較沒這麼講究,但能避就避,畢竟搬家求個心安嘛!另外像是颱風天、大雨天也不適合,除了安全考量,老一輩說這樣會把「財氣」沖走喔。
如果真的找不到完全合適的日子,至少記得避開「子時」(23:00-01:00)和「卯時」(05:00-07:00),這兩個時段陰陽交替,氣場比較混亂。有些師傅會建議選在「巳時」(09:00-11:00)或「未時」(13:00-15:00),這兩個時段陽氣充足又不會太過,是很多人喜歡的入厝時段。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入厝儀式到底要做什麼?7個必備流程一次看懂」。其實入厝不只是搬新家那麼簡單,台灣人講究的是要把好運帶進門,避開不好的氣場。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最常見的7個入厝流程,讓你在新家能夠住得安心又順心。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擇日,台灣人習慣看農民曆選個「宜入宅」的好日子,最好還能配合全家人的生辰八字。記得避開沖煞的時辰,通常上午的吉時最受歡迎。接下來要準備入宅七寶,這些東西在傳統市場或金紙店都買得到:
物品 | 象徵意義 | 常見準備方式 |
---|---|---|
米 | 衣食無缺 | 用紅包袋裝八分滿 |
鹽 | 避邪淨化 | 小包裝即可 |
糖 | 甜甜蜜蜜 | 方糖或砂糖 |
柴 | 財源廣進 | 木炭或小木柴 |
油 | 潤滑順利 | 小瓶裝食用油 |
碗筷 | 人丁興旺 | 全新成對碗筷 |
紅包 | 招財進寶 | 裝168元等吉利數字 |
搬進去當天記得要開爐火,可以煮湯圓或甜茶,象徵團圓美滿。現代人如果沒開伙習慣,至少也要開瓦斯爐轉一下,代表「起家」的意思。接著要安床,這可是關係到睡眠品質的大事,床的位置最好先請教老師,至少要避開樑柱。安床後當晚一定要有人睡,不能空著。
拜地基主也是不能少的環節,時間通常選在下午,準備簡單的飯菜、水果和金紙,向地基主打聲招呼。最後別忘了邀請親友來熱鬧,人氣越旺代表家運越興旺,可以準備些點心招待客人,讓新家充滿歡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