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天南星:台灣中海拔的珍貴變種植物
[台灣特有變種種植物,廣泛分佈於台灣中海拔山區。在原始闊葉林的陰暗潮濕環境中,常見於林下層,與缺乏充足的陽光。][1] 蓬萊天南星是台灣獨有的一種變種,其葉片具有獨特的放射狀複葉結構,小葉末端拖著一條纖細而修長的尾巴,長度超出小葉本身的寬度。
這篇文章將從蓬萊天南星的形態特徵、分佈區域和棲息環境等方面,深入介紹其生態習性,探索其作為台灣珍稀植物的生態意義。
形態特徵
蓬萊天南星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通常在 10-20 公分左右。其葉片為放射狀掌狀複葉,由 5-7 片小葉組成。小葉呈卵形或披針形,基部具心形,先端成尖狀或鈍尖狀。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是小葉末端的細長尾狀延伸,其長度常超過小葉寬度的兩倍,在植物界中極為罕見。
分佈區域和棲息環境
蓬萊天南星廣泛分佈於台灣中海拔山區,主要生長在標高 500-1500 公尺的闊葉林下層。其適應性強,既能忍受潮濕的陰暗環境,也可生長在光照不足的林間空地上。在原生闊葉林的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蓬萊天南星常形成小族羣或分散分佈。
生態習性和意義
蓬萊天南星以其獨特的葉片形態適應台灣中海拔山區的生態環境。細長的葉尾不僅能增加葉片表面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還能吸收更多的露水和養分。同時,其葉片具有一定的耐旱性,有助於在乾旱時期維持水分。
蓬萊天南星在台灣的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葉片為昆蟲提供庇護所,也為鳥類、哺乳動物等提供覓食地點。其種子可藉由鳥類或哺乳動物散播,促進其在中海拔山區的擴散。此外,蓬萊天南星有助於維持林下層的生物多樣性,是台灣珍貴的植物遺產。
保護現狀
儘管蓬萊天南星已列為台灣的珍稀植物,但其面臨棲息地破壞和人為幹擾等威脅。隨著山區開發和旅遊活動的增加,中海拔闊葉林正逐漸減少,對蓬萊天南星的生存構成潛在危害。此外,人為採集和破壞也對其族羣數量造成影響。
為了保護蓬萊天南星,有必要加強棲息地的保育和管理。應避免過度開發和破壞闊葉林,並建立生態保護區。同時,需要宣導其生態價值和保護意識,減少人為幹擾和採擷。只有通過積極的保護措施,才能確保蓬萊天南星在台灣中海拔山區持續繁榮。
小葉大小與尾巴長度對照表
小葉寬度(公分) | 尾巴長度(公分) |
---|---|
3 | 6.5 |
3.5 | 7.2 |
4 | 8 |
4.5 | 8.8 |
5 | 9.5 |
蓬萊天南星:台灣特有珍貴藥草
蓬萊天南星(學名:Arisaema taiwanense),又名虎子蘭、台灣天南星,為天南星科天南星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僅分佈於台灣。其塊莖具藥用價值,為台灣特有藥草。
蓬萊天南星具有特殊外觀,其花序由佛焰苞和肉穗組成。佛焰苞通常呈綠色或紫色,具明顯的白色條紋,肉穗頂端具有狹長的附屬器。塊莖呈球狀或橢圓形,直徑約 2-4 公分,外皮褐色或灰褐色,內部白色。
分佈與棲地
蓬萊天南星分佈於台灣中低海拔山區,主要生長在闊葉林或林緣。其喜愛潮濕陰涼的環境,常出現在溪流旁或山坡地。
生育與繁殖
蓬萊天南星的開花期為 3-5 月,果期為 6-8 月。其花序由雌花和雄花組成,雄花位於肉穗基部,雌花位於肉穗上部。授粉後會結出漿果,果實成熟時呈紅色或橘紅色。蓬萊天南星主要靠種子繁殖,但也可靠塊莖進行無性繁殖。
藥用價值
蓬萊天南星的塊莖中含有皂苷、生物鹼等成分,具有止咳、祛痰、鎮痛、抗炎等藥用功效。傳統上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跌打損傷、風濕疼痛等證狀。
藥用部位: 塊莖
藥用成分: 皂苷、生物鹼
功效: 止咳、祛痰、鎮痛、抗炎
栽培與利用
蓬萊天南星可人工栽培,適合種植於排水良好的腐植質土壤中,並放置於半日照或遮蔭處。由於其塊莖具有藥用價值,因此在台灣有栽培供藥用之用途。
保育現狀
蓬萊天南星因其藥用價值而受到採集破壞,導致其數量大幅減少。目前已列為保育類植物,禁止採集或販賣。
延伸閲讀…
蓬萊天南星- 植物
蓬萊天南星 – cleyera 的部落格
參考資料
-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蓬萊天南星
- 國立台灣大學藥用植物標本館:蓬萊天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