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龍湯
組成:
藥材 | 用量 |
---|---|
麻黃(去節) | 12 克 |
桂枝(去皮) | 6 克 |
甘草(炙) | 6 克 |
杏仁(去皮、尖) | 6 克 |
生薑(切) | 9 克 |
大棗(擘) | 10 枚 |
石膏(碎) | 20 克 |
製法:
- 七味藥材放入 900 毫升水中。
- 先煮麻黃,至水量減少 200 毫升。
- 去除上層泡沫,加入其他藥材。
- 續煮至水量剩 300 毫升。
- 濾去藥渣,温服 100 毫升。
功用:
清熱除煩,發汗解表。
主治:
外感風寒,伴有裡熱證。症狀包括惡寒發熱、身疼痛、無汗煩躁、脈浮緊。亦可用於溢飲,伴有上述症狀,以及喘咳面浮。
方義:
本方以麻黃湯為基礎,加重麻黃、甘草用量,並加入石膏、生薑、大棗。麻黃湯發汗解表,加重麻黃則發汗解表之力更強。石膏清內熱,除煩躁。甘草、生薑、大棗和中氣,調營衞,助汗源。諸藥合用,共奏發汗解表,清熱除煩之功。
辨證要點:
惡寒發熱、身疼痛、無汗、煩躁、口渴、脈浮緊。
加減:
- 頭痛身疼:加川芎、白芷。
- 口渴甚:加天花粉。
- 咽痛:加竹葉、蘆根、穿心蓮、射干、桔梗。
- 咳嗽甚:加桑葉、桔梗、款冬花。
注意禁忌:
服後大汗出,則不宜再服。過量服用會導致出汗過多而傷身。患有嚴重器質性心臟病或接受洋地黃治療的患者慎用。
現代應用:
本方具有發汗退熱、抗菌消炎、增強肺換氣功能等作用。用於感冒、流感、肺炎、支氣管炎、麻疹、風疹、蕁麻疹、急性腎炎、結膜炎、關節炎、丹毒、皮膚癢、腦膜炎等疾病。
目錄
簡介
「大青龍湯」在《傷寒雜病論》中首見,源於六經辨證,方屬表裡雙解,通陽化飲,解表散寒。
適應證
適用於外感寒邪引起之表邪鬱肺,肺系水飲內鬱的證候,臨牀上常見於:
表格 1:大青龍湯的適應證與辨證要點
證候 | 辨證要點 |
---|---|
表証 | 頭痛項強發熱,惡風畏寒,鼻流清涕 |
裏証 | 咳嗽氣促,痰飲較白 |
脈證 | 浮緊數 |
組成與功效
藥物 | 功效 |
---|---|
麻黃根(9g) | 發散風寒 |
桂枝(9g) | 温經通脈 |
杏仁(9g) | 下氣平喘 |
甘草(6g) | 調和諸藥,補氣 |
加味方與衍方
- 麻杏甘石湯:加石膏,增強清熱除煩解表作用。
- 桂枝加附子湯:加附子,温腎助陽化氣,適用於陽氣不足的表寒裡寒證。
- 大陷胸湯:加人參、黃耆,益氣壯陽,適用於脱證。
醫砭配伍
延伸閲讀…
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
- 刮痧:沿著肺俞、膈俞至關元俞刮拭,有助於通絡散寒,化飲除痰。
- 拔罐:在肺俞、天突穴拔罐,可拔毒泄邪,宣肺化飲。
- 針刺:取內關、合谷穴進行針刺,通絡止咳化飲。
禁忌與注意
- 陰虛發熱,禁用。
- 孕婦慎用麻黃根。
- 氣虛體倦者,不宜久服。
- 服用後出現心悸者,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