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黃金秘密寶庫
在民國動盪風雨的歲月裡,蔣介石密運大批黃金,作為國土保衞的基石。這些黃金存放於四處隱密的寶庫,至今仍留傳著眾多故事和傳奇。
鼓浪嶼中國銀行金庫:戰時軍費的秘密倉庫
1949年初,國共內戰戰火逼近,蔣介石將大量黃金秘密運至福建鼓浪嶼中國銀行的金庫,作為戰時軍費使用。這筆資金性質特殊,由軍需署長吳嵩慶以個人名義暫借,避免監控和追查。這座金庫的具體位置和黃金數目,至今仍存在諸多謎團。
台灣銀行金庫:黃金的最終歸宿
1949年黃金悉數運抵台灣後,主要存放於台灣銀行金庫,成為發行新台幣和黃金儲蓄的重要準備金資產。這座金庫採用最先進的防護措施,堪稱當時的建築奇蹟,即使是最大的炸彈也難以損毀。而運至台灣的黃金,實際數額與來源,也成為後人探究的歷史謎團。
台北總統府金庫:軍需署臨時倉庫
1949年運抵台灣的黃金中,有一部分暫時存放在台北總統府旁的軍需署金庫,作為軍隊臨時調用之用。這座金庫的具體情況,現已無從考證,只有零星史料記載其存在。
中正紀念堂軍用庫房:最初的避險之所
在國民政府遷台之初,部分黃金曾暫時存放於中正紀念堂,當時稱為軍用庫房。這座庫房曾是運送和分配黃金的重要據點,但有關其內部結構和管理制度,尚屬未知。
上海中國銀行金庫:央行國庫的雛形
國民政府統治大陸時期,央行的國庫設在上海中國銀行的地下金庫,採用先進的防護措施。1949年以前,運往台灣的黃金大部分出自此地,其內部構造和黃金數目,一直是後人津津樂道的研究話題。
**| 地點 | 主要功能 | 時間 | 數量 |
|—-|—-|—-|—-|
| 上海中國銀行 | 央行國庫 | 民國初期 – 1949年前 | 不詳 |
| 鼓浪嶼中國銀行 | 蔣介石戰時軍費 | 1949年初 | 不詳 |
| 台北總統府 | 軍需署臨時倉庫 | 1949年 – 不詳 | 不詳 |
| 中正紀念堂 | 最初避險之所 | 1949年早期 | 不詳 |
| 台灣銀行 | 黃金主要歸宿 | 1949年開始 | 最多203.4萬兩 |
| 中央銀行文園 | 現有黃金存放處 | 1968年 – 至今 | 1362萬英兩 (2023年9月) |
台灣銀行金庫:守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堡壘
台灣銀行金庫,是台灣銀行儲存和保管現金、有價證券、黃金等重要資產的專門機構,肩負著守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使命。
金庫歷史悠久
台灣銀行金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當時台灣銀行創立於台北,其金庫便設於總行營業部地下室。隨著業務的發展,1988年,台灣銀行於台北市博愛路建造了專門的金庫大樓,並於次年正式啟用。
金庫結構堅固
為了確保金庫的安全,台灣銀行金庫採用了多層防護措施,包括:
| 防護層次 | 防護措施 |
|—|—|—|
| 建築結構 | 加固混凝土牆壁、鋼筋混凝土屋頂 |
| 防盜系統 | 24小時監控、紅外線偵測、電子密碼鎖 |
| 武裝警衞 | 持槍警衞駐守 |
| 應變機制 | 防火、防水、防震等應變措施 |
| 緊急逃生 | 多條緊急逃生通道 |
金庫內容豐富
台灣銀行金庫內存放的物品種類繁多,主要包括:
| 物品種類 | 數量 | 估計價值 (台幣) |
|—|—|—|—|
| 現鈔 | 不詳 | 數兆元 |
| 有價證券 | 不詳 | 數兆元 |
| 黃金 | 約 220 噸 | 約 3,000 億元 |
| 國庫券 | 不詳 | 數千億元 |
金庫管理嚴格
台灣銀行金庫的管理異常嚴格。進入金庫需要經過多重身分驗證,包括:
- 指紋辨識
- 密碼輸入
- 生物特徵辨識(例如:虹膜辨識)
此外,金庫內部實施嚴密的作業流程,每筆存取作業均需經兩名以上人員共同作業,並留存完整紀錄。
守護國家金融穩定
延伸閲讀…
影/藏放6282億元黃金的央行神秘金庫! 憲兵把守、須多人 …
黃金密檔解密之四 嚴藏黃金四大金庫 – 長天傳播
台灣銀行金庫的穩定性對於國家金融安全至關重要。一旦金庫遭受破壞或盜竊,將對國家經濟和金融體系造成巨大衝擊。因此,台灣銀行對於金庫的安全維護不遺餘力,並持續提升金庫防護能力,確保國家金融安全穩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