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冰,結晶晶瑩之物,源自「冫」之部,其義為水之凝固,化作晶瑩剔透之姿。
部首考源:
冫部,又稱兩點水,位居康熙字典之中,為二畫部首之九,象徵水之形態。
音韻考究:
「冰」字,古音唸為凝,後以「冰」代「仌」,「凝」代「冰」。今音讀作「ㄅ|ㄥ」,拼音為「bīng」,意為水之固化。
象形義涵:
冫部置於字左或下,象徵冰之流動與晶結。若單見「冫」而無他部,則歸入冫部。
詞義引申:
冰,除了水結晶之意,亦指以冰塊或冰箱降温之舉,如「冰凍」。
古語流變:
《左傳》中,冰有器皿之意,指盛弓之器具。或雲,冰乃盛箭之竹筒,其蓋可取飲水。
異體同字:
「冰」與「仌」為同義異字,「仌」為古字,後世多以「冰」代之。
詞語 | 解釋 |
---|---|
部首 | 字形組成之基礎單位 |
象形 | 以圖形象徵事物之義 |
康熙字典 | 清康熙年間編纂之字典,共收錄47035字 |
字形 | 文字之具體書寫形式 |
流變 | 文字、語言隨時間而變化的過程 |
凝固 | 液體轉化為固體的過程 |
剔透 | 晶瑩明亮,可穿透光線 |
源自 | 事物或概念的起源或依據 |
降温 | 降低物體的温度 |
器皿 | 盛放物品或液體的容器 |
同義異字 | 意義相同,字形不同的字 |
冰部首: 冰點之下
冰部首 (冫),指與冰、冷相關的事物。以下列出常見的冰部首漢字:
字 | 注音 | 釋義 |
---|---|---|
冰 | ㄅㄧㄥ | 結成固體的水 |
冷 | ㄌㄥˇ | 温度低 |
凍 | ㄉㄨㄥˋ | 結冰 |
凝 | ㄋㄧㄥˊ | 液體變成固體 |
凌 | ㄌㄧㄥˊ | 冰塊 |
雹 | ㄅㄠˊ | 冰雹 |
雪 | ㄒㄩㄝˇ | 從空中降下的冰晶 |
霜 | ㄕㄨㄤ | 附著在物體表面的冰晶 |
冰的性質
冰是一種結晶固體,由水分子組成。其晶體結構為六方晶系,每個水分子與四個相鄰的水分子以氫鍵結合。冰的密度比水低,因此冰會浮在水面上。
冰的形成
冰的形成需要兩個條件:温度低於冰點和水分子有結晶核。當温度低於冰點時,水分子會開始形成晶體。如果沒有結晶核,則水分子會進入過冷狀態,温度低於冰點但仍保持液態。一旦出現結晶核,水分子就會快速地結晶成冰。
冰的用途
冰在生活中和工業上都有廣泛的用途,包括:
- 製冷:冰可以吸收熱量,用於製冷和保存食物。
- 醫療:冰可以局部降温,用於治療挫傷、扭傷和炎症。
- 科學研究:冰可以用於低温實驗和保存生物樣本。
- 體育:冰可以用於溜冰、冰球和雪橇等運動。
- 藝術:冰可以雕刻成藝術品,稱為冰雕。
冰的種類
根據形成過程和結構,冰可以分為以下種類:
- 淡水冰:由淡水結晶而成。
- 海水冰:由海水結晶而成,含有鹽分。
- 冰河冰:由雪累積和壓縮而成。
- 海冰:在海洋表面形成的冰。
- 極地冰蓋:覆蓋極地的厚冰層。
冰的影響
冰對地球環境和人類活動有重要的影響,包括:
延伸閲讀…
部首索引[2畫/冫部+4畫/冰]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冫(部首)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氣候調節:冰反射陽光,有助於調節地球温度。
- 水資源:冰川和冰蓋是重要的水資源來源。
- 生態系統:冰對兩極和高山生態系統的動植物有重要影響。
- 交通:海冰和冰蓋會影響航運和漁業活動。
- 地質作用:冰川和冰蓋的運動會導致地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