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wcount>0 七月十五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七月十五 |【農曆7月15號】 - 八字風水知識站
七月十五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七月十五 |【農曆7月15號】

中元節是東亞文化上在農曆七月十五傳統節日。

本來中元節所在孟秋月是天子收成五穀,進獻於宗廟時節。

佛教傳入後以此月十五日盂蘭盆節,道教置中元節,是地官赦罪日。

於佛道二教影響,加上東亞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中元節所在月份成為了鬼月。

民間俗稱中元節鬼節、七月半。

古代孟秋即農曆七月時,天子收成五穀,進獻於宗廟,稱「嘗新」、「秋嘗」、「薦」,報答神鬼與祖先庇[3][4]。

後來南北朝時,隨佛教盂蘭盆會和道教地官赦罪説法盛行,變成超度、施食孤魂野鬼鬼月、鬼節。

佛教徒佛歡喜日供養眾僧,功德迴父母,稱盂蘭盆法會,後來這天有了盂蘭盆節名稱。

道教出現後,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這天道教是中元地官,是地官大帝赦罪日子,原有祭祖習俗外加入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罪,並個人祖先擴大一切亡魂。

道教為祖先及亡魂祈求赦罪與佛教作功德令累世父母祖先解脱儀式目的相似,且符合東亞傳統孝道,於是佛、道習俗結合起來[5]。

於道教地官赦罪日同時是祭祀一切亡靈日子,佛教法會中施眾僧演變為施餓鬼儀式,後來民間相傳那一天地府大門打開,陰間鬼魂會釋放出來,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管理。

有子孫、後人祭祀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四處徘徊找食物。

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官民共樂[21]。

因此這一天會有普渡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民間發展盛大祭典,同時結合佛教、道教思想和儀式,稱盂蘭盛會、盂蘭勝會、中元法會、中元建醮[5]。

「盂蘭盆(avalambana )」是梵語अव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器物。

據《盂蘭盆經》記載,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拯救眾生離餓鬼苦,生人天中[6]。

佛教《盂蘭盆經》説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陀和僧人,濟度六道眾生,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7]。

七月十五日是佛教僧團結夏安居後一日,是僧人自省懺悔自恣(英語:Pavarana)日以及得戒臘(受戒後年數)受臘日(稱歲日)。

盂蘭盆會南北朝時代目救母作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據《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8][9]。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並引用《盂蘭盆經》目救母故事,《顏氏家訓》載「七月半盂蘭盆」,可見得南北朝時因佛教盛行,盂蘭盆節成為民間百姓和士人追思、感念父母、先祖節日,並為歷代帝王和人民沿襲下來[10]。

原本中國,月十五日傳説西漢時創立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外,並不是一個日子[11],而另一個是十五日中秋節則晚唐朝、宋朝變成具有全國性質節日[12]。

每月初一、十五具有意義,是佛教傳入中國後,受其新月、月舉行布薩儀式而產生影響[11]。

道教全年盛會分三次(合稱「三元」),認為「三元」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誕辰。

相傳七月地獄開放一個月,所有無主孤魂陰間出來,到陽間接受人民供養,因此各地方這一個月舉行「普度」佈施祭祀儀式。

據《玄都大獻經》,七月十五日修齋建講(齋戒、講經、),供養十方大聖及道士,能拔度亡、釋放一切餓鬼罪魂[13]。

因此,道士會中元節這一天誦經、作法事,三牲五果超度亡魂餓鬼,使他們得以早日地獄解脱。

道教中元節是糅合佛、道二教因素而創造宗教節日,受佛教「盂蘭盆會」和天師道「三會日」、古靈寶經《三元品戒經》影響而創立[11][14]。

農民於中元節祭田神、土地習俗流傳,加上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道教中元節祭祀亡者靈魂、佛教盂蘭盆會施餓鬼、儒家祭祀祖先活動,加上各地巫覡宗教如中國巫覡宗教、日本神道教、朝鮮巫教、琉球神道結合,構成漢字文化圈一系列祭祀活動。

[15]
閩南台灣地民間,相傳整個農曆七月是「鬼月」[16],是地府大門開放月份,無主孤魂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率領,陰間到陽間接受供養。

因此各地方這一個月舉行「普渡」佈施祭祀儀式,希望「兄弟」(亡魂)得到安撫,保佑家宅,俗稱「鬼節」。

「普度」活動有「公普」和「私普」分,公普稱「聯普」,一些地方稱盂蘭盆會,是地方社區、鄉裏祠廟中心大型祭祀活動,私普是個人和公司行號自行進行祭祀活動,活動可長達一個月,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為亡魂減輕罪業,增加冥福,希望他們早日安息祭祀活動。

日子七月初一(開鬼門)、七月十五(地官大帝誕、普度)、七月廿九或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誕、關鬼門),其他七月是獨立,並結合在普度祭祀活動。

盂蘭盆法會是《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佛法供養三寶功德,迴現生父母身體[17]。

佛陀時代,印度婆羅門會逝去亡者舉辦供養會(巴利語:Saddha,梵語:Śrāddha(英語:Śrāddha))[18]。

而中國,《盂蘭盆經》傳入後,於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報答雙親養育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思想,中國崇尚孝道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提倡而盛行不衰。

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19][20],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釋迦佛陀告訴尊者,你母親因為生之時,謗佛謗僧,信因果正法,貪瞋,戲弄眾生罪結,所以受此苦報。

現時民間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大都是糅合佛、道、巫覡宗教、民間信仰而成,普渡意義外,還增添了娛樂成份,變成廟會形式祭典,有歌舞、戲劇娛樂活動。

例如華人盂蘭盆會常有戲演出,近年有當代流行表演「歌台」、電子花車。

日本、琉球有盆踴,朝鮮半島有農樂、假面舞。

祭祀、娛樂外,一些盂蘭盆會有地區、族羣社會功能。

盂蘭盆節、清、九三節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祭祖四大節慶。

民間信仰中,祖先會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中國大多數地方是七月十五祭祖,少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祭祖,十五日祭其他。

但閩南人祭祀活動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底之前進行,並限於一天。

某些地區通過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稱為「迎祖靈」。

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

送回時稱為「送祖靈」,華人、朝鮮族、越南人和琉球人會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超度法事。

中國湘、贛一些地區和日本本土,盂蘭盆節是節或重陽節祭祖日。

中元時,中國農民用粉團、雞、黍、瓜、菜田間十字路口拜祭田神,祝願豐收[22][23]。

河北泊頭市、南皮縣農民會持麻穀田埂,稱為「薦」。

山西長子縣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他們相信此俗可增加生產羊隻,陽城縣農家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形祭田神,稱為「行田」。

忻縣農民田埂上掛五色紙祭田神。

陝西城固縣中元節是農家會飲日子,稱為「掛鋤」。

延緩鎮農民會選取、稻穗,掛上五色紙旗作為祭田田旛[24]。

華人地區習俗主要是祭祖以及祭祀孤魂野鬼(稱「兄弟」),廣東、港澳稱為「燒街衣」。

近代部份人中元節盂蘭盆節視為陰森鬼節,有禁忌拿出來討論[25],例如不要貼牆走、不要七月搬家或結婚、晾衣服不能留到半夜,但部份禁忌如晚上不要外出並沒有傳統文化基礎,因為傳統上地官誕祭祀和慶祝活動是晚上進行,傳統習俗有矛盾。

在台灣,中元是民俗節日,無論政府機關、公司行號、社區住宅、神壇廟宇,會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尾日之間,擇日舉辦祭祀活動,以慰人世間遊玩眾家兄弟(台灣閩南人遊蕩鬼魂尊稱),並祈求全年順利。

其中,起源於1855年的鷄籠中元祭,是台灣歷史民俗祭典之一,是第一個指定為「民俗」類國家文化資產節慶。

[26]
普渡有分廟宇公普、公司普以及家裡私普,有分拜神仙、拜兄弟和祭祖,這裡我們談家裡拜兄弟方法喔!時間
農曆七月任一天祭拜可以,不過大部分人是初十五當天祭拜。

祭拜時間下午3:00-5:00,太陽下山以前要結束。

地點
自家門口或外面,朝外面拜,可以陽台或室內,免得兄弟引進家門了!供品
三牲(雞/鴨/鵝一隻、豬肉一塊、魚一條)、清茶三小杯、酒七杯,以及其他食品。

現代人太,可以飲料、餅乾、罐頭、泡麵代替。

延伸閱讀…

七月十五_百度百科

七月十五

禁忌
念禱詞時候,需要提到自己家人名,只要尊敬心祭拜,避免兄弟找上門。

挑供品有學問
●三牲裡面魚,要是全魚,如果拜少了尾巴魚會「無後」(台語:沒有後代)喔!
●不用吐籽水果不能拜(如:芭樂、番茄);「招你來」(香蕉、李子、梨子)不能拜;「來」(鳳梨)不能拜,會讓兄弟誤會你邀請他去家裡作客啊!
●供品數量要奇數,不能是吃過或開封過食物,想讓兄弟吃「吃剩」?萬萬不可啊~寶寶參普渡
因為普渡並不是祈福,而是希望安撫兄弟,請他們不要搗蛋,所以不著全家出動,只要身體大人參與。

讓寶寶、小朋友待在家,不要拿跟著拜,可以供桌附近玩耍,避免撞到桌角,避免惹腦好兄弟!此外,燒金紙時讓小朋友靠近火爐,免得煙燻到,惹得一身晦氣上身。

古老相傳,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節日。

但不知何時起這一祭祀先人節日演變成了今時今日“鬼節”!於這一個“節”,每個地區祭祀方式大不相同。

我老家遼寧瀋陽,於信奉各路大仙、鬼神,“仙姑神漢”遍地這裏,時今日有一些習俗保留下來。

即便是如今來到了大城市,但是每到農曆七月十五“鬼節”這一天,父親會舊俗買燒紙燒家族裏面故去人們。

到了那一天,父親會提前買專用工具打製出來一摞摞“紙錢”,不厭其煩地一張張捲起來,地地上堆成了小山一樣,麻繩捆成一捆捆擺放在一旁。

然後他開始故去親人家庭、輩分,每一堆裏面分放一封“信”,內容基本是説這些“錢”是各自家庭成員陰間。

這些事情準備完畢後,父親到了晚上會拎着這些“錢”去附近十字路口,找一片開闊地方木棍故去家庭畫上幾個圈,然後開始一張張地燒這些“紙錢”。

父親還時會一些點着“紙錢”扔到圈外,説那是送路過無家可歸孤魂,不要讓它們搶走本該歸於祖輩紙錢,同時開始一些想説祖輩先人火堆唸叨着……這種祭祀活動,基本是源於一些民間傳説。

説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地獄門開,所有鬼魂可以到陽間來走走,享受美食收受“錢財”。

因此,這天家家户户會燒冥紙,燒衣服,殺雞宰鴨擺一桌酒菜來拜祭陰間親人和鬼神,所以稱這一天為“鬼節”。

社會,北京各個戲園子每到這個一天,要演數日《目蓮救母》京劇應節戲,有人會放河燈。

放河燈歷史,明人劉若愚《明宮史》載:“七月十五日中元,甜食房做供品,西苑做法事,放河燈。

”無論是台大戲唱《目蓮救母》也好,還是放河燈也好,是中國民間緬懷先人敬祖盡孝,表示慈孝一種祭祀活動。

後來通過恭聞南無始祖報身佛法音得知,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不是什麼“鬼節”,而是“佛喜日”,説,是佛陀興、日子。

佛經記載,摩訶目犍連尊者證到神通後,看到自己母親墮到地獄受苦,心如刀割。

尊者運用神通力攝受了世間食物,母親送到地獄。

但是他母親那時候嘴巴裏全都是火焰,咽喉比針,食物拿過去後,吞進去。

而且一吃食物,那個火焰從口中燃燒起來,劇火燃燒,不吃沒有,一吃燃燒。

他母親痛苦無比,地上打滾,是沒辦法形容,叫!目犍連尊者雖然世尊諸弟子當中神通第一,但他用盡辦法,無法救度罪根母親。

所以他帶着心情,前去請示釋迦佛陀,看要怎麼來救他母親。

釋迦佛陀告訴尊者,你母親因為生之時,謗佛謗僧,信因果正法,貪瞋,戲弄眾生罪結,所以受此苦報。

延伸閱讀…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4年農曆七月(鬼月)

是沒有辦法躲掉,你要解救她三天三夜滅盡一切雜念,發無上菩提心,地持誦佛號。

你要發心,你神通力,以上飲食,百味五果,衣服卧具,醫藥等等等等,供養十方所有聖僧,大德僧眾,讓他們幫你修法,共業力量,來幫你做你母親佛事。

民間,農曆七月是地宮聖誕,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地獄門會打開,地府中鬼魂會跑到人間。

祖先可回家團圓,接受後人祭祀;沒有後人,無家可回孤魂野鬼,會遊蕩人間,尋覓食物供品。

到了農曆七月初二,為開天門;七月十五中元節,這一天鬼魂狂歡日子,直到農曆七月後一天,鬼門關才會關閉。

這樣鬼月裏,民間老百姓會選擇七月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以及後一天進行進行祭拜活動,主要祭祀祖先和已逝親人。

而這樣祭祀習俗,是有一系列儀式講究。

話説“冥府開禁,鬼魂過年”,七月鬼節,是鬼魂歡慶節日。

如此,少不了吃吃喝喝。

中元節,人們會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選用酒肉、糖餅、水果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此來招待人間遊蕩鬼魂,並祈求全家能夠全年中平平安安。

中元節祭祀,和節上墳祭祀節日有所不同,七月十五中元節是鬼節,鬼魂可以到處遊蕩,所以人們其進行祭拜時,可以不用直接到其墓地墳前祭祀,而是能夠選擇在家進行祭祀活動,鬼魂可以上門。

此,祭祀有了家祭和野祭分。

家祭是指在家備祭祀用品,時間點內供品擺放在家中,等待親人回家“探親”,享用祭品。

民間認為,祖先會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且有亡人和老亡人分。

亡人是指過世時間三年內,亡人是指過世時間超過了三年。

話説亡人回家“探親”時間是各不相同,亡人先回,亡人後回,此要祭奠。

野祭是於家祭而言,是指户外進行祭祀活動,即備祭祀供品放置户外進行祭拜。

中元節主要活動是祭祀祖先和已逝親人,這一習俗是追、緬懷祖先體現,是一種感恩祖先文化傳統。

到了中元節,家家户户會準備供品,供奉先人。

來説,祭拜儀式是七月中旬傍晚時分舉行。

如果是時候,要祭拜先人,會動先人牌位。

而“七月半”祭祖時,是要先人牌位,一個個請出來,恭恭敬敬地將其放到專門做祭拜供桌上,每位先人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

可見,人們其重視度有多。

而家祭,往往還需要野祭。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可以在家裏完成祭祀活動可以了,什麼要野外進行祭祀活動呢?,中國人強調、博愛傳統美德精神。

中元節是鬼魂歡慶節日,但無人祭拜墳野冢,這樣日子裏顯悽、。

人們家祭後進行野祭,是為了讓無家孤魂野鬼,能夠收到人間分享温暖供品。

此外,這樣做目的,是避免孤魂野鬼和祖先搶奪供品。

七月鬼節,民間有過世人“燒紙錢”習俗。

而“燒紙錢”講究良辰吉日,要以屬牛、馬、羊、豬、狗上吉,為自己祖先燒紙錢,敬孝行禮燒紙錢時候,應該選在下午西時後進行。

(注:西時,十二時辰之一,應現今我們常用北京標準時間17時19時)燒紙錢之前,應該去世者人數,火灰地上畫上篩子大小圓圈,紙錢放入圓圈中焚燒燃化。

畫圓圈順序,需要過世者輩。

話説如果逝者生前沒有人過自己家門,他沒有辦法撿到他人錢幣,所以於這些人,需要他們畫圈兒。

若是碰上了陰雨天,外圈裏有辦法燒紙錢,那麼可以屋單進行。

圈內焚燒,主要是名下錢財限定圈裏面,以免其他孤魂野鬼奪走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