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界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
|第一重天|四天王居四方|天帝釋提桓因|隨時受樂欲居處|居須彌山凌空處|居須彌山凌空處|居須彌山凌空處|
|八部鬼神|統攝八部鬼神|三十三天|
三界輪迴
無色界:心識禪定,色相皆無
- 非想非非想天:壽八萬劫
- 無所有處天:壽六萬劫
- 識無邊處天:壽四萬劫
- 空無邊處天:壽二萬劫
色界:離色質,僅具心識
- 四禪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三果所居)
- 三禪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僅有意識)
- 二禪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光音天)(僅有意識)
- 初禪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僅有眼、耳、身、意,四識)
欲界:男女相,諸染欲
- 六慾天:他化自在天、化樂天、兜率天、夜摩天、忉利天、四天王天
- 人道: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瞻部洲、北俱盧洲
- 阿修羅道:福報同天人,脾氣暴躁
- 畜牲道:各種動物
- 餓鬼道:多財鬼、少財鬼、無財鬼
- 地獄道:八熱地獄、八寒地獄,共一三六地獄
三界之源起:大梵天
據佛經記載,大梵天出現後,欲界方才逐漸形成,天地由此而生。大梵天因心生憍慢,誤以為天地為其所造,人類由其所生。
欲界天之淫慾
六慾天中,各層天之淫慾方式不一。他化自在天以相視共語成淫,化樂天則熟視而笑成淫,兜率天以彼此憶念成淫,夜摩天互執兩手成淫,忉利天與人類相似,四天王天亦然。
欲界六天與地位
- 四天王天:統攝八部鬼神
- 忉利天
三界圖表:道教宇宙觀的視覺呈現
引言
“三界圖表”是道教宇宙觀的視覺呈現,它描繪了從混沌到人間的宇宙結構。該圖表展示了道教對世界起源、發展和層級的理解,並體現了其追求和諧與平衡的哲學思想。
起源和發展
三界圖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神話和傳説。早期的文本,如《淮南子》,提到了”三界”的概念,將宇宙分為天界、人間和地界。隨著道教的發展,三界圖表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系統化。
結構
三界圖表通常由三個相互連接的圓圈組成,代表著三個界域:
界域 | 特徵 |
---|---|
天界 | 圓形中心,代表至高無上的神靈、仙人和聖人。 |
人間 | 中間圓圈,代表人類世界的凡人、動物和植物。 |
地界 | 外圍圓圈,代表由惡靈和鬼魂居住的陰間。 |
圓圈之間通常由雲層或橋樑相連,象徵著不同界域之間的互動和流動。
象徵意義
三界圖表的每個元素都具有象徵意義:
- 圓形:代表宇宙的完整性和循環性。
- 天界:代表光明、陽光和神聖。
- 人間:代表平衡、調和和日常事務。
- 地界:代表黑暗、陰冷和超自然力量。
等級制度
三界圖表不僅描繪了宇宙的結構,還反映了道教等級制度。天界被認為是最高層,由至高無上的神靈居住。人間次之,由凡人居住。地界則是最低層,由陰靈居住。
宇宙起源
根據道教傳説,宇宙起源於一個混沌的狀態,稱為”無極”。從無極中生成了太極,即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分離,形成了天界和地界。然後,通過一系列的轉化過程,創造了人間。
宇宙演化
道教認為宇宙是一個不斷演化的過程。三界圖表展示了這一點,將宇宙描述為從混沌到有序的漸進式進展。
結論
延伸閲讀…
三界二十八天表
T2840 三界圖
三界圖表是道教宇宙觀的珍貴視覺呈現。它通過描繪宇宙的結構、等級制度和起源,反映了道教對世界和人性的理解。作為一種哲學和宗教符號,三界圖表繼續激勵和啟發著數百年來的道教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