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問「’d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其實這個小小的縮寫在日常生活中有好多種用法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d在不同場合代表的不同含義,保證讓你下次看到時不會再一頭霧水啦~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d作為would或had的縮寫,這個在英文對話中超級普遍。比如”I’d like to go”就是”I would like to go”,而”She’d finished”就是”She had finished”。台灣人學英文時常常會搞混這兩種用法,其實只要看後面接的動詞就能分辨:would後面會接原形動詞,had後面則是過去分詞。

‘d在不同領域也有特別的意義,我們用表格來整理幾個常見用法:

領域 ‘d代表的意思 例句或說明
英文文法 would/had的縮寫 He’d = He would / He had
音樂 D大調或D小調 樂譜上常見的調性標記
遊戲 Dungeons & Dragons簡稱 簡稱D&D,經典桌遊
成績 D等第 台灣有些學校用來表示及格邊緣
羅馬數字 500 寫作D,像是DC表示600

在台灣的校園裡,D這個字母最讓學生又愛又恨啦~考試拿到D雖然不是最差,但也是岌岌可危的成績。有些老師會開玩笑說”D is for Dangerous”,因為再往下就要被當掉了。不過在音樂系同學眼中,D可是很重要的音階基礎,特別是D大調那種明亮開朗的感覺,很多經典曲子都是用這個調性寫的。

網路用語中’d的變化就更多了。年輕人間流行的縮寫像是”lol’d”表示笑到不行,”smh’d”則是無奈搖頭。這些用法雖然不是正統英文,但在社群媒體上超級常見。記得我第一次看到”TFW you’d rather be sleeping”這種句子時還想半天,後來才知道是”That feeling when”的縮寫,配上’d表示虛擬語氣,整個就是網路世代的創意用法啊!

d的意思

D這個字母到底是怎麼來的?歷史小故事報你知。其實這個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字母,背後藏著超有趣的演變過程喔!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看起來簡單的”D”,是怎麼從古老的圖畫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說到D的起源,要回溯到3000多年前的腓尼基人。他們是古代超會做生意的航海民族,為了記帳方便就發明了字母系統。當時的D長得像一個小三角形,叫做”dalet”,意思是”門”。因為腓尼基人的門就是長這樣三角形狀的嘛!後來希臘人借用了這個字母,把它轉了90度變成”Δ”,還取了新名字叫”delta”。

有趣的是,隨著時間演變,D的造型一直在改變。羅馬人覺得希臘字母太難寫,就把它圓潤化,變成我們現在熟悉的”D”樣子。而且啊,D的發音也從最早的”d”音,到希臘語變成”th”音,最後羅馬人又改回”d”音,根本就是字母界的變形金剛!

來看看D的演變過程表格:

時期 字母造型 發音 意思
腓尼基時期 /d/
古希臘時期 Δ /th/ delta
羅馬時期 D /d/ 拉丁字母D

你知道嗎?在台灣我們常用的注音符號「ㄉ」其實也和D有關係喔!當初制定注音的時候,就是參考了D的發音來設計的。而且D在羅馬數字裡代表500,是不是很神奇?一個小小的字母,居然藏了這麼多歷史故事。下次寫到D的時候,不妨想想它可是從一扇古老的門變來的呢!

為什麼D在英文裡發音這麼特別?語言學家來解答

大家有冇發現英文入面個”D”字發音成日都唔同?有時係清脆嘅”得”聲,有時又會變成含糊嘅”L”音,真係好得意!其實呢個現象同英文嘅語音演變好有關係,等我哋一齊睇下語言學家點樣解釋啦。

英文嘅”D”發音變化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發音位置語境。當”D”出現喺單詞開頭或者重音節時,通常會發出標準嘅/d/音,比如”dog”同”adopt”。但係當佢夾喺兩個母音中間,特別係美式英文裡面,就會變成所謂嘅”flap D”,聽落似輕快嘅”L”音,例如”ladder”同”butter”呢啲字。

發音類型 例子單詞 實際發音(近似) 出現情境
標準D音 day /deɪ/ 字首或重音節
Flap D water /ˈwɔːɾɚ/ 母音之間
省略D sandwich /ˈsænwɪtʃ/ 特定連音

仲有更特別嘅情況!當”D”同”J”相遇嘅時候,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好似”education”咁,實際發音會變成”ejucation”,個”D”音完全消失咗。呢個現象叫做palatalization(顎化),係因為舌頭要準備發後面嘅”J”音,所以自然帶過咗個”D”音。

另外要提下,英國英文同美國英文對”D”嘅處理都有啲唔同。英式發音通常比較保守,會保留更多完整嘅”D”音;而美式就更加隨性,特別係日常對話中,”Flap D”出現嘅頻率明顯高好多。下次聽英文歌或者睇劇嘅時候,不妨特別留意下呢個有趣嘅現象!

d的意思

D在台灣日常用語中常見的5種用法,其實是年輕人聊天時超愛用的簡稱或代稱,用起來既方便又帶點親切感。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用法,保證讓你跟台灣朋友聊天時更接地氣!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Dcard」的簡稱啦!大學生應該沒有人不知道Dcard吧?這個台灣最大的匿名論壇,大家聊天時都會直接說「我昨天在D上看到…」,完全取代了全名,連講「狄卡」都嫌太長了呢!

再來是「低能」的縮寫,不過這個用法要小心,通常是在朋友間開玩笑才會用。像是朋友做了蠢事,可能會說「你真的很D耶!」但如果不熟的人這樣說,可能會被當成是在罵人喔。

用法 全稱/意思 例句
Dcard 狄卡(論壇) 我剛在D上看到一篇文
低能 形容笨拙 你這樣很D欸
代替「的」字 這我D手機
強調程度 這家店D好吃
弟弟 對年幼男性的稱呼 那個D很可愛

另外在打字聊天時,很多人會用「D」代替「的」,像是「這我D手機」、「今天D天氣真好」,雖然不是正式用法,但在年輕人之間超級普遍。還有用來強調程度的「大」,像是「這家店D好吃的」、「他D帥的」,這種用法在PTT上特別常見,帶點誇張的語氣。

最後是「弟弟」的簡稱,通常用在稱呼年紀小的男生,或是情侶間的暱稱。比如說「那個D很可愛」、「我家D今天…」,聽起來就比直接叫弟弟更親密,而且有種萌萌的感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