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想過「門上面叫什麼」這個問題啊?其實門上面的構造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複雜,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門上面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門框啦!門框不只是裝飾用,它還要承受整扇門的重量。老一輩的師傅都說,門框要是沒裝好,整扇門用沒幾年就會歪掉。再來就是門楣,就是門框最上面那根橫樑,很多人會把它跟門框搞混,但其實它們的功能完全不一樣。門楣主要是用來固定門框的,就像房子的樑柱一樣重要。

說到門上面的零件,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給大家參考:

零件名稱 功能 常見材質
門框 支撐門扇 木材、金屬
門楣 固定門框 混凝土、鋼材
門擋 防止門撞到牆 橡膠、金屬
門鉸鏈 讓門可以開關 不鏽鋼、銅

現在很多新式建築還會在門上面加裝感應器,像是自動門的紅外線偵測裝置,或是防盜用的磁簧開關。這些科技產品雖然不起眼,但要是壞掉可是會讓人很困擾的。我朋友家前陣子就是自動門的感應器故障,結果變成要手動開關,超級不方便的。

另外門上面的設計也會影響隔音效果。有些講究的辦公室或錄音室,會在門框加裝隔音條,門楣也會特別加厚。這種細節一般人都看不到,但實際用起來差別可大了。記得有次去朋友新裝潢的工作室,他特別炫耀說門上面的隔音花了多少錢,當時還覺得他在誇大,結果真的關上門就完全聽不到外面的聲音,超神奇的。

門上面叫什麼

門上面那個橫樑到底叫什麼?5個裝潢師傅才知道的專業術語

每次裝潢房子都會遇到一堆聽都沒聽過的名詞,特別是門上面那根橫樑,有人叫門楣、有人喊過樑,到底正確名稱是什麼?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裝潢師傅私下才會說的5個專業術語,下次監工時就不會被師傅唬得一愣一愣啦!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門楣」,這個詞在台灣裝潢界其實有兩種用法。一種是指門框最上方那根橫向的結構樑,另一種是指裝飾用的門頂板。老師傅們常說:「門楣要做寬一點,整體比例才好看。」但其實嚴格來說,結構部分應該叫「過樑」,裝飾部分才是「門楣」。

術語名稱 實際用途 常見材質
過樑 支撐門框結構 鋼筋混凝土、木材
門楣 裝飾用頂板 實木、MDF板
門頭線 收邊裝飾條 PVC、發泡線板
門檻 底部防水結構 大理石、不鏽鋼
門套 整體框體包覆 實木貼皮、美耐板

再來是「門頭線」,這個超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其實超重要!它是用來遮蓋牆面與門框接縫的裝飾條,師傅們常開玩笑說:「門頭線沒做好,整個門就像沒畫眉毛一樣怪。」現在流行極簡風,很多人會選擇細版的門頭線,但老一輩師傅還是偏愛傳統的寬版設計,因為比較能遮醜。

說到「門檻」,很多人以為只是門口那塊踏腳的石頭,其實專業師傅會分「內門檻」和「外門檻」。內門檻通常跟地板平接,外門檻則要稍微凸起防水。最近很流行不鏽鋼門檻,師傅說這種材質雖然貴一點,但用個20年都不會變形,比傳統的大理石更耐用。

最後要講的是「門套」,這個詞在台灣南北部用法不太一樣。北部師傅說的門套通常是指整個門框的包覆結構,包含側框和頂框;南部則習慣叫「門框」或「門斗」。現在很流行的隱藏門設計,其實就是把傳統門套做得跟牆面齊平,這對師傅的施工精度要求很高,做不好會整個歪掉喔!

為什麼門上面要留縫隙?原來這些小設計都有大學問

你有沒有注意過,很多門的上方都會留一條縫隙?這可不是設計師偷懶或施工失誤喔!其實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背後都藏著實用的功能。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門上縫隙到底有什麼妙用,保證讓你下次看到門縫時會心一笑。

首先最實際的就是空氣流通啦!特別是廁所門,如果完全密閉,洗澡時熱氣排不出去很容易讓鏡子起霧,而且濕氣悶在裡面也容易發霉。門上留條縫隙,就能讓空氣自然對流,保持室內乾爽。再來是隔音考量,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留縫不是會讓聲音傳出來嗎?但其實適當的縫隙能減少門板震動,反而能降低噪音傳遞,尤其是在公共場所的防火門最常見這種設計。

最後還有一個超重要的功能-緊急逃生!萬一發生火災,門縫可以讓救援人員快速判斷室內有沒有人受困。而且有些門設計成受到一定壓力會自動彈開,這時候門縫就變成救命關鍵了。

門縫功能 適用場所 設計原理
空氣流通 廁所、更衣室 讓濕熱空氣排出
隔音效果 辦公室、會議室 減少門板共振
緊急逃生 防火門、逃生門 便於救援判斷

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這些日常小設計的巧思。下次當你經過一扇門時,不妨抬頭看看那條縫隙,它可能正在默默發揮你意想不到的作用呢!像是飯店的房門底部也會有縫隙,主要是為了讓空調空氣循環,不然關起門來房間會變得很悶。這些設計都是經過反覆測試才決定的最佳方案,既美觀又實用。

門上面叫什麼

門上面的玻璃窗叫什麼?台灣老房子常見設計解析。這個設計其實有個很在地的名字叫「氣窗」,老一輩的台灣人也會叫它「透氣窗」或「亮仔窗」,是早期建築為了通風採光想出來的聰明設計呢!

說到氣窗的用途可多了,除了讓空氣對流,還能讓室內光線更充足。以前沒有冷氣的年代,夏天靠它引進穿堂風超級涼快!而且這種設計在台灣老宅超常見,從三合院到街屋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氣窗的造型也很有講究,最常見的是長條形,但有些講究的宅邸會做成圓形或八角形,甚至還有雕花裝飾的版本喔!

氣窗類型 常見材質 主要功能 流行年代
長條形氣窗 木框+玻璃 基本通風採光 日治時期~1970年代
圓形氣窗 水泥+玻璃 裝飾性強 1920~1950年代
雕花氣窗 鑄鐵+彩色玻璃 美觀兼具功能 大正~昭和初期

現在新建案比較少看到氣窗設計了,主要是因為有空調設備。不過在一些老屋改造案例中,設計師還是會保留這個元素,因為它真的很有台灣老房子的味道啊!像台北大稻埕、台南神農街那些老街屋,氣窗都是很重要的特色之一。下次經過老房子不妨抬頭看看,說不定會發現造型特別的氣窗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