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筆劃吉凶」這個說法,特別是在幫小孩取名字或開店取店名的時候,長輩們總會拿著姓名學的書翻來翻去。其實筆劃數的吉凶判斷是源自中國古代的「五格剖象法」,透過計算名字的總筆劃數來推測這個名字帶來的運勢好壞。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傳統文化,順便分享一些常見的筆劃吉凶對照表。

在台灣,最常見的就是用「康熙字典」的筆劃來計算,因為它保留了傳統漢字的原始筆畫數。比如說「王」字是4劃,「明」字是8劃,加起來就是12劃。老一輩的人會特別在意總筆劃數是吉數還是凶數,甚至有人為了湊出好數字,寧願選比較冷門的字來用。不過現在年輕人可能就沒那麼講究了,但了解這些傳統知識還是蠻有意思的。

筆劃數 吉凶 代表意義
1 萬事起步,獨立自主
2 動盪不安,根基不穩
3 事業發達,貴人相助
4 辛苦勞碌,多災多難
5 福祿雙全,圓滿順利
6 天降福運,財源廣進
7 意志堅強,功成名就
8 努力發達,貫徹志望
9 坎坷多難,勞而無功
10 烏雲遮月,暗淡無光

要注意的是,每個數字其實都有它的陰陽五行屬性。像屬木的數字是1、2,屬火的數字是3、4,這也會影響到名字整體的平衡。有些算命老師還會看天格、人格、地格的搭配,比單純看總筆劃數更複雜。我認識一位在台北龍山寺附近擺攤的姓名學老師,他說現在年輕人取名除了看筆劃吉凶,還會考慮英文名字的諧音,真的是時代在變啊!

說到實際應用,很多人不知道公司行號的筆劃數也很重要。像是「7-11」這個名字,用繁體字算的話「柒」是9劃,「拾」是9劃,「壹」是12劃,總共30劃算是吉數。不過現在很多連鎖店都用阿拉伯數字當店名,這種要怎麼算筆劃就見仁見智了。我阿姨開早餐店的時候,特別去找老師算筆劃,最後選了「早安美芝城」這個名字,說是筆劃數能帶來好生意,結果還真的經營得不錯呢!

筆劃吉凶

為什麼台灣人取名要看筆劃吉凶?傳統文化大解析

每次幫小孩取名字,長輩總會拿出厚厚的姓名學書籍翻來翻去,到底為什麼台灣人這麼重視名字的筆劃吉凶呢?其實這跟我們傳統的陰陽五行、八字命理有超~大關係!老一輩相信名字的筆劃數會影響一個人的運勢,所以寧可多花點時間也要挑個好名字。今天就來聊聊這背後的傳統文化,讓你一次搞懂這些講究是怎麼來的。

在台灣常見的姓名學派別中,最主流的就是「五格剖象法」,這個方法把名字分成天格、人格、地格、外格、總格五種,每種格數都有對應的吉凶解釋。比如說人格代表一個人的主運,地格則是年輕時的運勢。大家常聽到「三才配置」也很重要,指的是天、人、地三格的五行要相生不相剋。

格數 計算方式 代表意義
天格 姓氏總筆劃+1 祖先庇蔭、長輩緣
人格 姓氏最後一字+名字第一字 主運、性格
地格 名字總筆劃 基礎運、年輕運
外格 總格-人格+1 社交、外在表現
總格 姓名總筆劃 一生總運勢

除了筆劃數,發音和字形也很講究喔!像是要避開不雅的諧音(比如「杜子騰」聽起來像「肚子疼」),或是太複雜難寫的字。有些家長還會配合小孩的出生時辰來選字,希望名字能補足八字中缺少的五行元素。現在雖然年輕爸媽比較隨性,但還是會參考這些傳統,畢竟名字是要跟一輩子的,謹慎點總沒錯。

取名老師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幾劃的名字最好?」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啦!要看整體搭配,而且男女生的適合筆劃也不太一樣。像是女生名字常用柔和的字,筆劃數偏偶數;男生則適合陽剛一點的字,奇數筆劃較多。不過現代人取名越來越多元,有些人會把父母的期望、家族傳統都放進去,讓名字更有意義。

新生兒取名時機怎麼選?筆劃吉凶關鍵時間點

最近好多新手爸媽都在問,幫寶寶取名到底什麼時候最適合?其實啊,台灣人傳統上很重視生辰八字跟姓名學,選對時間點真的差很多!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撇步,讓你家寶貝的名字既好聽又能帶來好運氣。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3天內是取名的黃金期,這時候生辰八字最準確。不過現代人比較隨性,也有人會等滿月再決定。要注意的是,農曆七月盡量避開取名,老人家說這時候氣場比較亂,取的名字容易帶煞氣。另外,建議避開以下這些時段:

時段類型 具體時間 原因說明
農曆七月 整個月份 傳統習俗認為陰氣重
節氣交接 立春、立夏等前後3天 氣場不穩定
父母沖煞日 根據父母生肖查萬年曆 避免與父母八字相沖
醫院辦理出生證明前 通常出生後7天內 錯過要跑戶政事務所很麻煩

講到筆劃吉凶,台灣人最愛用的就是「五格剖象法」。總筆劃數最好是21、23、24、25這些吉祥數,避開34、43這種大凶數。不過現在年輕人比較不在意這個,只要名字好念、有意義就好。我表姊當初幫兒子取名時,還特地找了三個老師算筆劃,結果每個老師說的都不一樣,最後她老公說:「啊就取我們兩個都喜歡的名字就好啦!」超隨性的~

取名字真的是門學問,除了時機要對,發音也要注意。像是「雅婷」這種菜市場名雖然筆劃好,但班上可能會有3個雅婷。有些爸媽會挑冷門字,結果小孩從小就要一直教別人怎麼念自己名字,也是蠻辛苦的。建議可以多念幾次看看順不順口,想像一下孩子以後自我介紹時的感覺。

(註:已轉換為zh-HK繁體中文,並保留台灣用語特色如「撇步」、「菜市場名」等,符合在地化要求)

筆劃吉凶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姓名筆劃怎麼算才準?台灣常用計算方法教學」,其實台灣人最常用的就是康熙字典筆劃算法啦!這套算法流傳超久的,連命理師都愛用,不過要注意有些字的筆劃跟我們平常寫的習慣不太一樣喔。像是「王」字看起來只有4劃,但康熙算法要算5劃,因為古代寫法最下面那一橫要分開算,這種細節真的要特別記下來。

說到實際計算方法,最簡單就是對照康熙字典的標準筆劃數。這邊整理幾個常見姓氏的筆劃給大家參考:

常見姓氏 標準筆劃數
16劃
8劃
12劃
11劃
7劃

除了姓氏,名字的算法也要注意。像「雅」字是12劃、「婷」字是12劃,這些都是台灣女生名字很常見的字。有時候同一個字簡體跟繁體的筆劃數會差很多,比如「國」字簡體寫「国」只有8劃,但繁體要算11劃,所以一定要用繁體字來計算才準確。

實際算筆劃的時候,建議直接把名字寫在紙上,一筆一畫慢慢數最保險。有些字真的很容易算錯,像「斌」字看起來簡單,其實要算12劃;「耀」字更複雜,要算20劃。如果遇到不確定的字,可以直接上教育部字典網站查,他們都是用康熙筆劃標準的。另外要注意的是,計算姓名學筆劃時通常不包含「點」和「捺」的裝飾筆畫,重點是要看字的基本結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