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裝修都在問「二進式門廳」到底好不好用,其實這種設計在台灣越來越流行,尤其是小坪數住宅特別適合。簡單來說就是把玄關分成兩個區域,第一個是放鞋、傘的實用區,第二個才是正式進入客廳的過渡空間,這樣不但能保持家裡整潔,客人來訪時也不會一眼就看到亂放的鞋子,超級實用!

二進式門廳最棒的地方就是能根據家裡空間大小來調整設計。像我們家是30坪的標準三房,設計師就建議用下面這種配置,真的讓收納空間多了快一倍:

區域 主要功能 建議尺寸 適合收納物品
第一進門廳 換鞋、掛外套 1-1.5坪 鞋櫃、傘架、鑰匙盤
第二進門廳 過渡空間、展示 0.5-1坪 裝飾品、小型收納櫃

實際用起來發現,這種設計最適合台灣潮濕的天氣。像梅雨季節時,濕漉漉的雨傘和鞋子可以放在第一進門廳,不會把水氣帶進家裡。我們還在兩個區域中間加了一道玻璃拉門,平常打開讓空間感覺更大,需要時關起來就變成獨立的落塵區。現在連我那個老是亂丟鞋子的老公,都會乖乖把鞋子放在指定位置了。

說到收納,二進式門廳的櫃子設計真的很有學問。建議第一進的鞋櫃要做活動層板,因為台灣人鞋子款式多,從高跟鞋到雨鞋高度差很多。我們家還在櫃子底下留了15公分懸空,這樣常穿的拖鞋可以直接踢進去,臨時有客人來也不會顯得亂。第二進的展示櫃最好裝個感應燈,晚上回家一開門就有溫暖的燈光,整個家的氛圍都不一樣了。

裝修師傅跟我說,最近兩年做二進式門廳的客人多了快三成,特別是年輕夫妻最愛這種設計。除了實用性高,拍照起來也特別好看,難怪IG上那麼多居家美照都有這種門廳。不過要提醒的是,如果家裡坪數真的很小,可能就要犧牲第二進的展示功能,改做成收納櫃比較實際。像我們社區有個鄰居就把第二進做成寵物用品櫃,專門放狗狗的牽繩和零食,也是聰明又貼心的做法。

二進式門廳

二進式門廳是什麼?3分鐘讓你搞懂這個空間設計

最近在台灣的室內設計圈,二進式門廳這個詞越來越常被提到,但到底什麼是二進式門廳呢?簡單來說,它就是在原本的大門入口處,再多設計一個緩衝空間的作法。這種設計最早源自日本,後來在台灣也越來越受歡迎,特別是對於注重隱私和收納的小家庭來說特別實用。

二進式門廳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創造出一個過渡空間,讓從外面回家的時候有個地方可以先把鞋子、包包、外套這些東西放好,不會直接把外面的灰塵帶進家裡。這個設計對於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特別適合,下雨天回家時可以先在這個空間把雨傘晾乾,不會弄得整個客廳都濕答答的。而且現在很多新建案坪數都不大,二進式設計反而能讓空間更有層次感,不會一開門就看到整個家的全貌。

傳統門廳 二進式門廳
一開門就直接看到室內 多一道緩衝空間
收納功能較單一 可規劃更多收納空間
隱私性較低 增加居家隱私
適合大坪數住宅 特別適合小坪數規劃

實際做二進式門廳的時候,台灣設計師最常採用的做法是在入口處加一道矮牆、屏風,或是用收納櫃來區隔空間。有些更講究的還會在這個區域鋪設不同材質的地板,像是用磁磚或石材,這樣清潔起來更方便。記得要留足夠的走道空間,通常建議至少要有90公分寬,不然會覺得很擁擠。燈光設計也很重要,這個區域通常不會有自然光,所以要裝足夠的照明,可以用感應式燈具,一回家就自動亮燈,既方便又貼心。

現在很多台灣新建案都已經把二進式門廳納入標準設計了,尤其是那種20-30坪的中小坪數住宅。如果你正在裝修房子,不妨考慮看看這種設計,真的能讓日常生活方便很多。不過要提醒的是,做二進式門廳會稍微壓縮到室內空間,所以在規劃的時候要仔細計算尺寸,最好找專業設計師一起討論,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家的設計。

最近看新建案發現,為什麼現代住宅都愛用二進式門廳?優缺點一次看,這設計真的紅到不行!說穿了就是玄關再加一道門的設計,把原本一進門就直通客廳的格局,變成要先經過一個緩衝區才能進到主要生活空間。這種設計在台灣越來越常見,尤其是有小孩或注重隱私的家庭特別愛。

先講優點部分,二進式門廳最棒的就是能創造出「落塵區」的概念。像我們台灣潮濕又多雨,回家時鞋底的泥沙、雨水不會直接帶進客廳。我朋友家就是標準例子,他們在第一道門內放鞋櫃和傘架,第二道門後才是真正客廳,這樣打掃起來輕鬆超多!另外隱私性也大大提升,快遞或外送來時,開第一道門拿東西也不用擔心被看到家裡狀況。

不過這種設計也不是沒缺點,最大問題就是會吃掉一些坪數。現在房子這麼貴,多一道門和走道空間,等於少掉至少1-2坪可使用面積。而且動線會變得比較複雜,如果家裡有長輩或行動不便者,可能要多考慮一下。我自己實際看過幾個建案,有些為了硬做二進式,反而讓玄關變得很壓迫,這就要看設計功力了。

優點 缺點
有效區隔落塵區 占用室內坪數
提升居家隱私 動線較複雜
阻隔室外噪音灰塵 設計不良會顯壓迫
收納空間更彈性 裝修成本較高

現在建商推的二進式門廳花樣越來越多,有的會結合收納櫃設計,有的做成玻璃拉門增加通透感。像台北某個知名建案就把第二道門做成雙開設計,平時打開空間感十足,有客人來再關上就變成獨立玄關。不過要提醒的是,這種設計在預售屋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住進去還是要考量生活習慣,像我們台灣人常有的神明廳擺設,就要特別注意空間配置會不會卡卡的。

二進式門廳

想要讓家裡的第一印象更完美嗎?設計師教你如何規劃完美的二進式門廳,這種設計不僅能區隔內外空間,還能提升整體居家質感。二進式門廳最棒的地方在於它創造了一個緩衝區,讓客人進門時不會一眼看穿整個家,同時也能收納鞋子、外套等雜物,保持室內整潔。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規劃技巧,讓你家的玄關既美觀又實用!

首先要注意的是空間比例的分配,通常二進式門廳會分成兩個區域:第一個是換鞋區,第二個是過渡區。換鞋區建議留90-120公分寬,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擁擠;過渡區則可以根據家裡實際情況調整,但至少要能讓兩個人輕鬆錯身而過。地面材質也很重要,建議使用耐磨好清潔的磁磚或石材,畢竟這個區域最容易弄髒。

功能區 建議尺寸 材質選擇 必備元素
換鞋區 90-120cm 耐磨磁磚 穿鞋椅、鞋櫃
過渡區 120-150cm 木地板 衣帽架、鏡子
收納區 依需求 系統櫃 抽屜、掛勾

燈光設計是很多人會忽略的重點,二進式門廳建議採用多層次照明。天花板可以裝設嵌燈提供基礎照明,牆面則適合用壁燈或燈帶營造氛圍,最重要的是記得在鞋櫃下方加裝感應燈,晚上回家時就不用摸黑找開關了。如果空間允許,建議在過渡區放一面全身鏡,不僅方便整理儀容,還能讓視覺效果更開闊。

收納規劃要考慮到全家人的使用習慣,除了基本的鞋櫃外,建議預留雨傘、包包、鑰匙等小物的收納空間。現在的系統櫃設計都很靈活,可以根據需求調整層板高度,甚至加入旋轉鞋架等特殊配件。記得在規劃時要預留20%的彈性空間,因為隨著季節變換,收納需求也會跟著改變。牆面掛鉤也是很好用的配件,可以掛外套或購物袋,讓門廳隨時保持整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