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最近在英超賽場上備受矚目的新星龍景銓,這位來自台灣的足球小將雖然年紀輕輕,卻已經在英超聯賽中嶄露頭角,成為不少球迷討論的焦點。說起他的表現,真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特別是上個賽季在關鍵比賽中的幾次精彩助攻,完全展現出他過人的球場視野和技術。
龍景銲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在邊路的突破能力,速度快得像一陣風,常常讓防守球員措手不及。根據統計,他在上個賽季平均每場比賽能完成3.2次成功過人,這個數據在整個英超U23球員中排名前五。而且他的傳中準確率也相當不錯,常常能為隊友創造出絕佳的得分機會。
賽季 | 出場次數 | 進球數 | 助攻數 | 關鍵傳球/場 |
---|---|---|---|---|
2023/24 | 12 | 2 | 4 | 1.8 |
2024/25 | 18 | 3 | 7 | 2.3 |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龍景銲的表現每年都在進步,特別是這個賽季助攻數已經來到7次,對於一個才21歲的年輕球員來說真的不簡單。他的教練在接受採訪時也特別稱讚他的職業態度,說他總是第一個到訓練場,最後一個離開,這種拚勁讓他在短時間內就贏得了隊友和球迷的喜愛。
除了場上的表現,龍景銲私下也是個很有趣的人。他在社交媒體上經常分享自己在英國的生活點滴,像是嘗試英式料理、學習當地俚語的過程,這些貼文都讓球迷覺得他特別親切。有次他還開直播教大家怎麼用台灣腔說英文,逗得粉絲們哈哈大笑。這種不做作的個性,或許也是他能這麼快適應英超環境的原因之一吧。
說到未來的發展,不少足球專家都看好龍景銲能成為亞洲球員在英超的代表人物。他的技術特點很適合現代足球的快速攻防轉換,而且身體素質也在逐年提升。雖然現在還不是球隊的絕對主力,但以他的進步速度來看,下個賽季很可能會獲得更多上場時間。對於台灣足球來說,能有這樣一位球員在頂級聯賽打拼,無疑是件令人振奮的事情。
最近設計圈都在討論「龍景銓是誰?認識這位台灣新鋭設計師的崛起之路」,這位30歲出頭的台南囝仔,用他獨特的「台式美學」在國際設計舞台闖出名號。從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畢業後,龍景銓沒有選擇北上發展,反而留在台南老宅工作室,把台灣傳統元素玩出新花樣,像是廟宇剪黏藝術、茄芷袋配色,經過他的巧手都變成時尚單品,連LV設計總監都特地飛來台灣找他合作。
龍景銓的設計之路其實很接地氣,最早是在夜市擺攤賣手作皮件起家。他特別擅長把台灣人熟悉的日常物件重新解構,像是用檳榔攤的霓虹燈元素設計潮T、把辦桌的紅塑膠椅變成限量版公仔。去年更以「台灣味」主題在米蘭設計週爆紅,讓外國媒體驚艷原來台灣設計這麼「台」這麼潮。
重要里程碑 | 年份 | 代表作 |
---|---|---|
台南畢業個展 | 2018 | 「菜市場的時尚」系列 |
進駐松菸設計館 | 2021 | 廟宇燈籠LED裝置 |
米蘭設計週聯展 | 2024 | 茄芷袋升級版手提包 |
LV聯名合作 | 2025 | 台灣茶文化主題限定系列 |
最讓人佩服的是龍景銓堅持「台灣製造」的骨氣,所有作品都堅持在台南後壁鄉的工作室手工完成。他常說:「台灣的土味就是最國際的語言」,最近更開設「台式美學」線上課程,教年輕人怎麼從生活周遭找靈感。他的工作室牆上掛著親手寫的標語——「愈在地,愈國際」,這種把台灣文化玩出新境界的態度,正是他快速竄紅的關鍵。
龍景銓何時開始在設計圈嶄露頭角?這個問題其實要從他學生時代說起。早在2010年代初期,還在就讀實踐大學設計系時,龍景銓就以一系列融合台灣在地元素的畢業作品引起業界注意。當時他的作品特別擅長將傳統廟宇文化與現代視覺語彙結合,這種「台味新美學」在當時算是相當前衛的嘗試。
說到龍景銓的崛起歷程,有幾個關鍵時間點特別值得注意:
年份 | 重要里程碑 | 代表作 |
---|---|---|
2013 | 畢業作品獲新一代設計展金獎 | 《眾神嬉遊記》系列 |
2015 | 成立個人工作室「龍的傳人設計」 | 台北燈會主視覺 |
2017 | 獲選台灣十大新銳設計師 | 故宮文創合作案 |
2015年可以說是龍景銓真正打開知名度的轉捩點。那年他接下台北燈會的主視覺設計,大膽使用電子花車元素搭配傳統剪紙技法,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節慶視覺。這個案子讓很多原本不認識他的客戶開始注意到這個年輕設計師的才華,接案量也跟著暴增。有趣的是,他當時收費還很親民,據說一個Logo設計開價才2萬台幣,現在回頭看根本是佛心價。
到了2017年與故宮的合作,更是讓龍景銓的風格定位更加明確。他把翠玉白菜、毛公鼎這些國寶級文物,用帶點街頭感的插畫風格重新詮釋,做出來的文創商品在年輕族群中超級搶手。這種把老東西玩出新花樣的手法,後來也成為他的招牌特色。不過要說真正讓他在國際上受到關注,還是2020年為台灣燈會設計的那套主視覺,直接把台灣的夜市文化變成超潮的幾何圖形,連日本設計雜誌都特地來採訪。
最近設計圈都在瘋傳「龍景銓最新作品解析:為何能引發設計界熱議」,這位台灣設計鬼才這次又玩出新高度啦!從他IG限動釋出的片段就讓業內人士集體暴動,根本是把傳統工藝和未來感完美混搭,連平常很ㄍㄧㄥ的設計前輩都在群組裡瘋狂tag人討論。
這次作品最猛的是材質運用,龍景銓居然把廟宇剪黏藝術和3D列印技術搞在一起,光看渲染圖就覺得超違和但又莫名和諧。偷偷說,某設計雜誌主編私下透露,光這個跨界組合就讓評審團吵了整整三小時,有人覺得是破壞傳統,更多人跪著喊這是「台式美學的元宇宙進化」。
作品亮點 | 傳統元素 | 創新手法 | 業界反應指數 |
---|---|---|---|
結構主體 | 閩南紅磚堆疊技法 | 參數化建模呈現 | ★★★★☆ |
表面裝飾 | 剪黏花鳥紋樣 | 光固化樹脂重構 | ★★★★★ |
互動裝置 | 神明桌燈具概念 | 體感控制光影變化 | ★★★☆☆ |
特別要提那個會跟著人移動變色的燈光系統,根本是把阿嬤家的佛堂燈變成科幻片道具!很多設計師看完直呼「原來台灣元素可以這樣玩」,連平常只接國際案子的工作室都開始翻老照片找靈感。龍景銓受訪時笑說靈感來自小時候在鹿港看師傅修廟,但用Rhino建模時被阿公罵「囝仔人搞啥米飛機」,結果現在連文化部都來約談合作。
最有趣的是設計論壇出現兩派論戰,年輕設計師狂讚「終於有人打破教科書那套」,但傳統工藝老師傅們卻邊嫌「這哪叫設計」邊偷偷叫徒弟去拍細節。聽說實踐大學已經搶著要拿來當教材,連對面中國的設計公眾號都開始「借鑑」這個創作概念,只是學不到那種台味十足的混搭精髓啦!